异甘草素纳米制剂的制备及其性质分析
【摘要】:为了制备能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强抗菌效果的异甘草素纳米新制剂,并对制剂的性质进行分析,试验以壳聚糖-环糊精聚合物为载体制备异甘草素纳米制剂,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利用NANOSAQLA纳米粒度测定仪测定异甘草素纳米制剂的粒径和Zeta电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封率,重量法测定纳米制剂载药量,透射电镜法观察纳米制剂形态,动态透析法测定纳米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并考察纳米制剂分别在4℃和室温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可以用壳聚糖-环糊精聚合物制备异甘草素纳米制剂,异甘草素纳米制剂的粒径为(219.91±1.23)nm,Zeta电位为(41.43±0.63)mV,包封率为(78.07±0.93)%,载药量为(4.460±0.230)%,纳米制剂形态为球形,且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其在4℃和室温下均较为稳定,且具有明显缓释效果。说明试验制备的异甘草素纳米制剂具有良好的性质。
|
|
|
|
1 |
郝晶;王小宁;闫梦茹;马远涛;梁晓燕;;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川芎嗪鼻用凝胶剂的处方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研究[J];化学与粘合;2020年01期 |
2 |
李亚瑜;毛晓颖;汪凌;甄卫军;;Phen-Fe_3O_4/PLA-PEG-PLA微球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J];材料导报;2012年08期 |
3 |
王敬博;卢萍;梁珍;郭莹;张振;张俊杰;;眼用伊曲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J];河南医学研究;2020年06期 |
4 |
杨莉,齐宪荣,石靖,张强;8-氯腺苷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考察[J];中国新药杂志;2004年10期 |
5 |
朱梦琴;葛璐;邱立朋;;透明质酸自组装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表征[J];化工进展;2016年S2期 |
6 |
贾国慧;郑建飞;;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包封率分析方法的建立[J];上海医药;2017年03期 |
7 |
王玲玲;邓盛齐;尹婕;任静;;伊达比星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年06期 |
8 |
赵永新;赵子剑;王邹;;羧甲基茯苓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03期 |
9 |
于波涛,张志荣,刘文胜;提高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年11期 |
10 |
王襄平;梅兴国;;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包封率和释放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03期 |
11 |
莫穗林,陈玉玲,郭海燕,胡建国,吴伟康,梁天文,罗汉川,吴天浪,刘长秀,奉建芳;丹参酮脂质体的稳定性及包封率研究[J];中药材;2004年04期 |
12 |
申南竹;;新型包封聚合物[J];化学世界;1991年03期 |
13 |
何黎黎;何慕菡;邓黎;林芸竹;;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及体外释放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4年01期 |
14 |
范玲玉;陈立新;高李帅;杨军;;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包封料的研制[J];中国胶粘剂;2014年07期 |
15 |
张春娜;王小丽;曾昭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醌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J];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08期 |
16 |
李唐棣;郝丽梅;梅兴国;;脂质体包封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03期 |
17 |
倪倩;吴海燕;凌飒;刘洁;丁虹;;咪喹莫特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J];中国药师;2006年07期 |
18 |
晏子俊;李万玉;万坤;胡江波;张景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J];激光杂志;201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