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D的内耦合严格两步法停堆剂量率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核装置尤其是聚变装置中结构材料的辐照活化问题,对核装置的辐射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停堆剂量率是材料辐照活化计算中的重要参数,也是聚变堆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基于超级蒙卡核模拟软件系统SuperMC的中子/光子输运计算功能和中子活化计算功能,开展了严格两步法停堆剂量率计算方法研究。与传统的输运-活化程序外耦合方法相比,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CAD的内耦合严格两步法停堆剂量率计算方法,直接基于CAD模型进行网格材料映射,并支持扇形圆柱源抽样,在提高易用性和灵活性的同时,消除了传统方法在圆柱坐标系活化区计算的不足和处理复杂几何时的局限性。最后利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发布的停堆剂量率计算基准例题进行了校核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
|
|
|
1 |
李韡;停堆后的日本柏崎刈羽核电站6号机组重新开始发电[J];国外核新闻;2000年08期 |
2 |
姜武;;停堆棒意外掉棒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核工业;2011年11期 |
3 |
;瑞典巴舍拜克2号机组因设备不完善调整事故级别[J];国外核新闻;2001年11期 |
4 |
黄晨;;快堆非能动停堆装置的发展[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6年00期 |
5 |
苏国权;刘望天;俞亦军;熊伟华;;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停堆参数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5年02期 |
6 |
何健军;萨斯奎哈纳1号机组在发生错误停堆信号后重新启动[J];国外核新闻;1996年11期 |
7 |
杜春列;吴雪松;;停机不停堆后的风险分析及其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核电;2010年02期 |
8 |
袁屹昆;李伟;宋雨;姚建林;;某核电机组停堆断路器故障原因分析及改造方案[J];电力安全技术;2012年03期 |
9 |
蔡光明;;核电站循环停堆日期预测及循环长度的评价[J];核动力工程;2007年02期 |
10 |
顾志清;;美国1982年反应堆停堆事件一览表[J];国外核新闻;1984年01期 |
11 |
何旭洪,童节娟,黄祥瑞;低功率和停堆工况下人员可靠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12 |
李品芳,李光藻,吴茂良;钴圃防护剂量的测量和估算[J];核技术;1990年10期 |
13 |
李宏亮;核电站停堆换料期间临时再供电系统的探讨[J];华东电力;2000年08期 |
14 |
郑彬;张术勇;李鹏;;核电站大修停堆放射性控制[J];湖北电力;2008年06期 |
15 |
屈铁军,黄冶;强震作用下核电站安全停堆时间的控制参数[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16 |
柯国土,许汉铭;压水堆核电站停堆工况硼失控稀释事故风险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9年S4期 |
17 |
杜培峰;;停电事故导致巴西核电机组停堆[J];国外核新闻;2009年11期 |
18 |
卢宗健;刘同先;王金雨;吴磊;于颖锐;;VVER-1000型反应堆停堆及临界模式优化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3年S1期 |
19 |
彭云康,许厚明,罗志远,倪永君,刘莉;停堆余热冷却系统-化学容积控制系统热工水力特性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0年05期 |
20 |
商昌忠;陆道纲;;快中子反应堆非能动停堆系统中控制棒驱动杆磁性连接件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年S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