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战斗机高速全模颤振风洞试验研究
【摘要】:为了验证高速风洞全模颤振试验技术以及获取某战斗机颤振安全边界,运用风洞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某战斗机全模颤振特性,重点考察了模型在支撑系统上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典型颤振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悬浮支撑系统可以使颤振模型具有除轴向以外的5个方向的运动自由度以及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跨声速时的非线性气动力与速压较高时的结构非线性对全机颤振特性有较大影响,导致模态参数与颤振稳定性参数随速压呈非线性变化;振动波形图显示了该模型颤振形式为缓和型颤振,验证了模型设计时的计算结果。
|
|
|
|
1 |
温杰;;连载:兰利研究中心的创新历程(之四)气动弹性响应控制的应用研究[J];国际航空;2007年04期 |
2 |
万志强;杨超;;复合材料前掠翼发散亚临界风洞试验方法[J];复合材料学报;2008年01期 |
3 |
郑诚行;;连翼布局飞机及探测无人机研究进展[J];飞行力学;2006年04期 |
4 |
吴强;万志强;杨超;;考虑结构动力学与颤振约束的颤振缩比模型优化设计[J];航空学报;2011年07期 |
5 |
李明水,陈忻,张大康,王卫华;海沧大桥气动弹性特性风洞试验研究(英文)[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1年02期 |
6 |
黄礼耀,陈奎林;大展弦比机翼的气动弹性问题探讨[J];洪都科技;2002年03期 |
7 |
徐敏;李勇;曾宪昂;陈士橹;;基于Volterra级数的非定常气动力降阶模型[J];强度与环境;2007年05期 |
8 |
高广林;李占科;宋笔锋;丁祥;;太阳能无人机关键技术分析[J];飞行力学;2010年01期 |
9 |
曲鑫;李菁菁;宋勋;任章;;考虑推进和气动弹性影响的高超飞行器的建模与控制[J];宇航学报;2011年02期 |
10 |
陈青;一种建立非定常气动力频域模型的简单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8年04期 |
11 |
程暮林,陈雪梅,钟长生;机翼颤振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4年S1期 |
12 |
张乐;王旭;刘文法;;考虑机翼静气动弹性的型架结构nastran有限元仿真[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4期 |
13 |
叶正寅;赵令诚;;亚音速、时间域内机翼的气动弹性分析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14 |
刘千刚;格林函数方法研究及其在气动弹性和气动载荷计算中的应用[J];国际航空;1994年06期 |
15 |
周盛,袁巍,郭恩民;跨音弯掠风扇转子叶片的气动弹性剪裁[J];航空动力学报;1998年01期 |
16 |
张伟伟,吕丽丽,叶正寅;一种改进的气动弹性时域推进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5年05期 |
17 |
吴志刚;杨超;;机翼的气动伺服弹性设计优化研究[J];航空学报;2006年04期 |
18 |
赵维义;;救生绞车对直升机机身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J];飞行力学;2006年03期 |
19 |
徐大军;蔡国飙;乐川;;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试验研究[J];宇航学报;2006年05期 |
20 |
杨淑利;宋文萍;宋笔锋;邵立民;;微型扑翼飞行器机翼气动特性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