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直连式实验与数值仿真
【摘要】:通过直连式实验和数值仿真,对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的流场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数值仿真采用了半全局多步化学反应机理,计算的压力分布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计算结果表明:中心高温富油燃气与边区空气在混合层内快速反应,热力喉道出现在约0.9m处,出口处的燃烧效率达到了较高水平.提出了结合直连式实验和数值计算的性能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双燃烧室发动机在马赫数为4,高度为17km状态时具有较高的性能,当燃油当量比为0.9时,发动机内推力为8.3kN,内推力比冲为12.29kN.s/kg,更高的燃油当量比将导致超燃进气道不起动.
|
|
|
|
1 |
骆广琦;郑九洲;张发启;;多级涡轮级间燃烧室发动机与常规涡轮喷气发动机性能对比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1期 |
2 |
陈雄,周长省,鞠玉涛;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参数计算方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3 |
谭建国,张翼,张为华,杨涛;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结构对性能的影响[J];弹道学报;2000年01期 |
4 |
孙孔倩;樊未军;杨茂林;;爆震管喷管流动数值研究[J];推进技术;2009年03期 |
5 |
俞峻,李志明,何洪庆;寻求提高火箭发动机推力和比冲的新途径──环形喷管应用探讨[J];推进技术;1997年02期 |
6 |
张小英;朱定强;向红军;蔡国飙;;液体火箭喷焰红外特性的数值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
7 |
李俊红;程晓丽;沈清;;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预测工程方法[J];推进技术;2009年02期 |
8 |
李建玲;范玮;熊姹;王育虔;李强;;两相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性能实验[J];实验流体力学;2011年01期 |
9 |
王永胜;王占学;刘增文;马会民;;并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安装性能数值模拟[J];推进技术;2011年03期 |
10 |
万少文;何国强;;掺混装置对固冲发动机掺混燃烧性能的影响[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4期 |
11 |
李伟;李军;;消喘调节系统工作时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仿真[J];推进技术;2006年02期 |
12 |
贺旭照;张勇;汪广元;倪鸿礼;乐嘉陵;;高超声速飞行器单壁膨胀喷管的自动优化设计[J];推进技术;2007年02期 |
13 |
李建平;宋文艳;肖隐利;;超燃冲压发动机/机体一体化优化设计[J];航空动力学报;2011年04期 |
14 |
李建玲;范玮;李强;严传俊;;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喷管构型数值研究[J];航空发动机;2010年03期 |
15 |
党道远,赵文华,石泳;真空系统中电弧加热发动机的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4年02期 |
16 |
唐庆明;裴哲;吴建业;;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寿命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06年02期 |
17 |
辛振东;刘亚青;付一政;谢江波;梅林玉;贾秀梅;;几种高能固体推进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8年02期 |
18 |
夏智勋,张炜,方丁酉,姜春林;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性能调节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1999年01期 |
19 |
王世英,钱勖;高能推进剂主要组分对燃烧效率影响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0年02期 |
20 |
杨涛,Adler W,Specht E;多股射流横向喷入有约束管流过程的模拟(英文)[J];推进技术;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