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化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驯化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单相完全搅拌式(CSTR)反应器内,以农村户用沼气池污泥为接种污泥,进行了餐厨垃圾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在3 g·L-1·d-1(以VS计)的负荷下成功启动,并连续45 d维持性能稳定,表明驯化成功.期间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了驯化前后系统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底物密切相关,驯化后细菌及古菌群落都发生明显变化.从细菌群落看,与复杂有机物降解相关的菌类显著下降(如梭菌纲(Clostridia)和(vadin HA17),而易降解碳水化合物发酵菌(如Petrimonas)和脂肪降解菌(如Erysipelotrichia)显著增加.这与餐厨垃圾易降解有机物含量高,且富含淀粉和脂肪相关.丰富的易降解有机物还使得反应器内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2203±174)mg·L-1)远高于种泥水平((222.0±0.3)mg·L-1),这导致了产甲烷菌由乙酸型的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占85.01%)绝对主导转向氢营养型的甲烷螺菌属(Methanospirillum,占35.35%)、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占9.89%)与之(46.97%)共同主导的局面.然而,驯化后Methanosaeta在非最优条件下依然保持主导地位,可见接种污泥的群落组成对厌氧消化系统群落结构的塑造也具有重大影响.
|
|
|
|
1 |
周仲魁;孙占学;高柏;;温度对高校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影响的试验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
2 |
思源;;甜菜渣厌氧消化制取沼气首获成功[J];微生物学杂志;1986年01期 |
3 |
李建昌;袁亚阁;王强;徐锐;;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中木聚糖酶活与产气量关系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
4 |
杨秀山;周孟津;周静茹;张萍;;鸡粪高温厌氧消化[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
5 |
彭武厚,胡文英,李新吾,曾邦龙,林庆德,司海峰,陆鑫;大型奶牛场粪便厌氧消化工程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1995年01期 |
6 |
张文阳;;各类生物质废物在高固体混合厌氧消化系统中的优势营养组分互补机制及其对过程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J];学术动态;2009年02期 |
7 |
何辰庆,戴良伟,李士兰,文玉梅,董跃成,王敏;甜菜渣厌氧消化制取沼气中试发酵条件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8 |
李冠超;周仲魁;;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广场;2010年06期 |
9 |
杨斌;李彦;张无敌;田光亮;杨红;李秋敏;;废弃烟叶厌氧消化的实验探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
10 |
孟庆国,张铁垣;厌氧消化残留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6年03期 |
11 |
张旭,王宝贞,朱宏;厌氧消化体系的多相化学平衡[J];中国沼气;1997年03期 |
12 |
彭武厚;李惠;陈幸;;利福霉素菌体的厌氧消化[J];生化通讯;1980年05期 |
13 |
竺强;金霉素废水厌氧消化初步研究[J];中国沼气;1997年01期 |
14 |
史宏伟;邹德勋;左剑恶;刘研萍;朱保宁;李秀金;毛菁菁;;梯度负荷下果蔬垃圾厌氧消化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
15 |
赵庆良,王宝贞,G.库格尔;厌氧消化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有机酸[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
16 |
陈欣;涂德浴;隋倩雯;刘翀;董红敏;;固体浓度对猪粪厌氧消化甲烷产出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4年02期 |
17 |
王海宇;;城市有机废物的厌氧消化潜力——瑞典马尔默项目研究(译文)[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8期 |
18 |
苏建文;王彩东;王俊超;徐尚营;;克拉维酸钾菌渣中温单级厌氧消化实验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
19 |
公维佳;李文哲;;厌氧消化反应器中微生物载体效能评价指标(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
20 |
史宏伟;邹德勋;左剑恶;朱保宁;刘研萍;李秀金;;原料差异对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