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配水强化受污染水源水生物膜修复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摘要】:针对受污染水源水生物脱氮过程可利用碳源不足的突出问题,研究分段配水强化受污染源水生物膜修复工艺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应用分段配水策略后生物膜修复工艺的碳源有效利用率从0.199mg·mg-1增至0.211mg·mg-1,系统TN去除率亦从29.5%±2.2%增至35.0%±2.7%,且出水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NH4+-N)浓度稳定,均满足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标准.PCR-DGGE分析发现,分段配水后修复工艺中、后段生物膜的多样性指数均上升至与工艺前段相仿的水平,生物膜内优势菌分属Hyphomicrobium、Pseudomonas、Pantoea、Synechococcus等,多数与氮素、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有关.结果揭示在生物膜工艺修复微污染环境水体时,可采用多点配水策略强化脱氮微生物富集和污染物去除.
|
|
|
|
1 |
朱艳清;生物膜法改进型A/O生物脱氮工艺的应用[J];一重技术;2003年03期 |
2 |
尚凤梅
,卢岩;陶庄煤矿用生物膜法处理医疗与生活混合污水[J];能源环境保护;1999年01期 |
3 |
户竟翔,白跃华;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7年03期 |
4 |
易斌;利用连续清洗式固定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装置[J];中国环保产业;1995年04期 |
5 |
俞汉青;;生物膜脱落问题初探[J];工业用水与废水;1988年04期 |
6 |
王秀丽,徐建民,姚槐应,谢正苗;重金属铜、锌、镉、铅复合污染对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
7 |
李弘示,李顺义,郭小光,王艳芳;生物膜法处理甲苯废水的探讨[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4年03期 |
8 |
陈凤冈,李伟光,潘桂珉,刘俊新,金承基;缺氧-好氧生物膜法脱氮技术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5年02期 |
9 |
唐运平,范凤申,王连卿;碱法制浆造纸废水生物膜法达标排放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6期 |
10 |
钱跃;;生物膜法技术在分散型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9年03期 |
11 |
邓星明;;生物处理废水基本知识讲座 第三讲 生物膜法[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1年03期 |
12 |
李红兵,乔俊莲;生物膜法废水处理技术的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1997年04期 |
13 |
陈晓倩,殷浩文;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方法的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
14 |
谢文斐,杨开勋,黄耀坚,钱晓鸣,郑忠辉,赵玉芬;沙溪水污染对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5 |
杜红宝;;生物膜法脱氮污水处理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6 |
张仲燕,杨明风,陈玉莉;优势菌株生物膜法处理卡那霉素废水[J];上海环境科学;1997年08期 |
17 |
董春娟,吕炳南,马立,吕岩松;微生物群落在难降解物质生物降解中的作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
18 |
王子东;;生物膜脱氮工艺(A/O)处理工业废水[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6期 |
19 |
王世聪;;第一次国际生物膜法专业会议在美国召开[J];给水排水;1982年04期 |
20 |
马敏明;;气浮—生物膜法处理涂料废水[J];化工环保;199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