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土壤酸化-植被生产力空间信息模型构建及贵州典型森林对酸沉降的生态效应响应

杨胜天  李茜  盛浩然  宋文龙  付青  
【摘要】:将遥感数据驱动的土壤水平衡模型、植被生产力光能利用率模型与基于过程的土壤酸化模型、营养元素循环模型相耦合,建立森林土壤酸化-植被生产力空间信息模型,定量表达土壤和土壤水离子浓度、植被生产力、营养元素循环空间分异.将模型模块化,耦合于自主开发的EcoHAT系统(Ecohydrolgy Assessment Tools),并以贵州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模型对群落土壤化学性质、植被生产力和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关键过程的时空演变模式进行了模拟和研究,与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取得良好的效果.运用情景设定的方式,定量模拟研究区酸雨的强度变化导致土壤中植被可吸收的盐基离子变化,以及对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间接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陶福禄,冯宗炜;植物对酸沉降的净化缓冲作用研究综述[J];农村生态环境;1999年02期
2 王连峰,潘根兴,张乐华,黄明星,石盛莉,李玉红,董小卫;酸沉降影响下庐山森林土壤溶液铝形态分异[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刘菊秀;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生态学杂志;2003年05期
4 刘菊秀,张德强,周国逸,温达志,张倩媚;鼎湖山酸沉降背景下主要森林类型水化学特征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8期
5 王连峰,潘根兴,石盛莉,黄明星,张乐华;酸沉降影响下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溶液溶解有机碳分布[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年01期
6 覃林,余世孝,王永繁;广东黑石顶不同森林类型的优势种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李国雄;;森林能促进降水[J];云南林业;1991年01期
8 张祝平;丁明懋;在国良;蚁伟民;黄玉佳;;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群落的生物量[J];生态科学;1991年01期
9 王希田,刘自强,陈大我,田忠奎;大兴安岭各种森林群落有效可燃物燃烧值的估算[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10 廖柏寒,蒋青;模拟酸沉降条件下南方森林土壤铝的释放与活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1 赵彦博;白鹏;杨辉;;试析模拟地带性森林群落的种植设计原理[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12 谢守鑫;森林分类经营概念及成因浅析[J];华东森林经理;2005年03期
13 谢少鸿,詹潮安,陈远合,肖泽鑫,陈玉军,舒春风;广东南澳岛主要森林群落与植物多样性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14 项亚飞;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天然油松林[J];河北林果研究;2005年04期
15 郭景恒;张晓山;蒋春来;赵大为;姜平;向仁军;罗家海;;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研究酸性森林土壤中铝的释放过程[J];地球化学;2006年03期
16 石盛莉,潘根兴,张乐华,黄明星,王连峰;酸沉降影响下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水相硫的分布与动态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09期
17 徐驰,刘茂松,张明娟,鲁小珍,王磊,刘志斌;南京灵谷寺森林50年来的动态变化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5期
18 贾春生,迟德富,胡隐月;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9 张银龙;王月菡;王亚超;张金池;;南京市典型森林群落枯枝落叶层的生态功能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01期
20 徐锦祥;;木兰溪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费;孙卿;李乃丹;;上海半自然森林群落生理生态效应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2 付海龙;胡正华;徐学红;于明坚;;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植物功能群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研究[A];浙江省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唐亚坤;Ulrich Apel;张卓文;程德锋;计晧;路宽;杨鸣;张宾宾;周君;马秀杰;;大别山中部地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4 张万里;周晓峰;;黑龙江省东部林区森林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魏天兴;陈致富;赵健;夏菁;;陕北风蚀水蚀交错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入渗性能差异性研究[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6 吴蓉;陈友吾;陈卓梅;王建伟;;松材线虫入侵危害对森林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的影响[A];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程清明;汪良义;方腾;陈声文;郑东红;;开化王山阔叶林采种基地抚育林地森林群落结构研究[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8 吴问昉;;关于福州天然林保护与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庄雪影;李清湖;唐光大;黄久香;秦新生;柯欢;;广东省主要森林类型乔木多样性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10 陈动;;上海园林绿地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明飞;中国主要森林树种功能性状变化规律以及驱动力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梁珍海;南京紫金山典型森林群落及其主要树种BVOCs的组成与释放规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王永昌;云台山区森林立地分类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朱建华;应用营养循环模型(NuCM)模拟酸沉降对重庆铁山坪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赵良平;燕山山地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和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杨占彪;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天然更新与生态恢复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李志勇;酸沉降条件下的重庆铁山坪森林健康监测及调控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刘鸿雁;缙云山森林群落次生演替中土壤特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陈引珍;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及其保土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张龚;中亚热带韶山森林水文特征与主要营养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希优;酸沉降下中国南方亚热带森林穿透雨和凋落物的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2 李晓红;苏南森林群落分析及风景林改造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李晓捷;六盘山林区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莉萍;兰州市南北两山人工林结构特征及生长状况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5 程小琴;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及种间关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华超;千岛湖不同森林群落气候舒适度和空气质量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7 曾梅;酸沉降影响下韶山森林硫与氮的动态过程及临界负荷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李克之;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灌木层结构与功能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李佳;酸雨胁迫下典型森林群落的冠层淋溶规律及其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姬文元;森林小班水平的川西米亚罗林区云冷杉林群落健康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玉才;城市森林 “自然”有方[N];湖南科技报;2007年
2 夏汉平;为受灾森林重建提供依据[N];广东科技报;2008年
3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教授 张庆费;城市森林维护与技术研究[N];经济日报;2007年
4 宋鹏霞;佘山植被如何持续葱茏[N];解放日报;2007年
5 刘佳实习生 矫璐;森林第四城de“成长标本”[N];四川日报;2007年
6 记者 缪小霞;一年四季皆可成景[N];温州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李凌翌;创森 成都有个林水结合的典范[N];成都日报;2006年
8 马文骏;南山城市肺叶功能逐渐彰显[N];重庆日报;2006年
9 李涛;广东计划全面改造低效林[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邓嘉乐 欧东林;广州流溪河实施林分改造[N];广东建设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