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做好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管理与负荷评估工作的探讨

张灿强  金书秦  
【摘要】:从发达国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经验来看,扎实的环境监测和科学的污染负荷评估是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的基础和前提。对中国目前的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与负荷评估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从中发现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管理与负荷评估工作的建议,以期为下一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秀琳;许志兰;廖日红;赵立新;孟庆义;李其军;;控制北京城市河湖面源污染的工程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年02期
2 王嵘;李剑;万金保;;BMPs在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江西能源;2008年03期
3 王伟;梁启斌;;人工湿地在云南高原湖泊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导刊;2008年03期
4 李彬;吕锡武;宁平;张仁锋;郜华萍;杨月红;;河口前置库技术在面源污染控制中的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8年09期
5 吴先忠;何伟;王雪坤;;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6 金可礼;赵彬斌;陈俊;罗复忠;;茜坑水库流域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7 ;美国如何治理农业面源污染[J];北京农业;2009年01期
8 刘鹏;;浅谈生态工程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9 许志兰,廖日红,楼春华,胡秀琳,孟庆义;城市河流面源污染控制技术[J];北京水利;2005年04期
10 刘陶茂;王克勤;;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与进展[J];硅谷;2008年11期
11 陈磊山;姜冬梅;陆根法;;农村面源污染与建设环境管理体系问题研究——以太湖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12 谢德体;张文;曹阳;;北美五大湖区面源污染治理经验与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13 刘宝存;鲁赵芳;赵同科;张军;王双石;安志装;孙焱鑫;张成军;张东兴;邹国元;时芝文;杜连凤;段志田;王镇延;李德强;;北京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J];中国科技奖励;2008年10期
14 刘超;;制度空缺背景下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15 蔡荣;;农业化学品投入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16 周健;张永祥;段佐亮;;公元2020年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战略目标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3年03期
17 倪喜云;杨苏树;罗兴华;;洱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模式[J];云南农业科技;2005年06期
18 向平安;周燕;黄璜;郑华;;氮肥面源污染控制的绿税激励措施探讨——以洞庭湖区为例[J];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19 朱兆良;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08年08期
20 可欣;于维坤;尹炜;雷阿林;李润东;;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控制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慰萍;;毒品滥用与药物滥用监测工作[A];第一届全国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8年
2 张茨林;;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现状与对策[A];全国第二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史永胜;许东俊;李小春;王川婴;;综合监测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4 王酉生;江伟珣;聂凤娥;;116名大学生血脂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5 陈刚;陈学忠;兰然;周晓微;张文霞;宋阿娜;;新时期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的思考[A];吉林省预防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真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和保护[A];第二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志鹏;;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A];海南省药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乐平;蒋云芳;;完善土壤定位监测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9 郭德芝;郑雅杰;;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探讨[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朱晓翔;陆继根;张起虹;蒋云平;;田湾核电站核应急环境监测车载系统[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恩俊;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超;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及其在香溪河流域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8年
3 付会;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何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5 庞靖鹏;非点源污染分布式模拟[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爱平;宁夏黄灌区稻田退水氮磷污染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阮晓红;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水环境影响及其定量化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8 张修峰;长江口潮滩湿地底质对水体氮、磷营养盐含量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学;砷在棕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及赋存形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鹏;基于数字流域系统的平原河网区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杰;大渡河泸定段水环境容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2 许红艳;小流域综合治理对地表径流污染的影响[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刘华祥;城市暴雨径流面源污染影响规律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毛晓建;(青岛北宅)白沙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丽娟;重庆市循环农业测度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尚义;湖州苕溪流域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规划[D];重庆大学;2005年
7 鲍锦磊;AnnAGNPS模型在巢湖马槽河流域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周勇华;城市居住小区雨水径流污染的模拟与控制[D];湖南大学;2007年
9 高康宁;兰州段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梅;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局 魏山峰;不断创新环境监测工作[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月平;价格监测工作跃上新台阶[N];扬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王杰学;“十五”期间我区环保事业发展迅速[N];西藏日报;2005年
4 记者  张建虹;我市水质监测工作科学化[N];徐州日报;2006年
5 记者 龚毅 通讯员 何沛诗;设立报告点 拓展报告面[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张庆生;费县四项机制提高ADR监测水平[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宋合营;北京婴儿缺陷监测延至1岁[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记者姜恒;ADR监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丹珂;黑土地上写春秋[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10 宏伟 朱晓宇;市药监部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N];淮南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