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好氧及厌氧固定化微生物处理能力的比较研究

吴晓磊  俞毓馨  钱易  
【摘要】:以聚乙烯酸(PVA)为包埋剂,分别包埋固定活性污泥及厌氧污泥进行了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好氧及厌氧降解试验,比较了固定化及未固定的污泥、固定化活性及厌氧污泥对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固定化污泥的容积负荷是未固定污泥的1.3—2.1倍,在试验条件下,固定化厌氧污泥与自由厌氧污泥的容积负荷之比(2.13)明显高于固定化活性污泥与自由活性污泥的比值(1.30—1.54)。综合污泥负荷及单位污泥产气量,说明固定化厌氧污泥比固定化活性污泥更能发挥微生物的处理能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斌;刘雷;;功能化陶粒固定厌氧微生物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2 倪红;熊哲;张珊;曾思泉;李林;;多孔陶粒固定化微生物效果及扫描电镜观察[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毛宁;周林成;李彦锋;;聚氨酯泡沫材料用于环境中金属离子监测及污染物去除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1年09期
4 畅显涛;叶正芳;高峰;唐三连;;用含固定化微生物的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炼油厂高浓度废水[J];化工环保;2010年06期
5 李芳芳;齐树亭;石玉新;李军冲;吕玉珊;;复合固定化微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型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年08期
6 雷国元;刘志军;丁翠萍;杨家轩;徐桂芹;;一株高效反硫化菌的分离及其在糖蜜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11年07期
7 ;《化工环保》2010年总目次[J];化工环保;2010年06期
8 张明霞;焦光联;索超;;温度对IMO-SBR中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1年04期
9 万俊杰;梁耀开;邓毛程;;食品废水培养枯草芽孢杆菌产絮凝剂及固定化吸附Cu~(2+)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10 张浩;朱庆明;;工业废水处理中纳米TiO_2光催化技术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11年05期
11 李杰瑞;林少华;何蕙君;侯方东;;制备条件对不同玻璃材料负载TiO_2活性影响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12 肖蓉蓉;杨皓洁;唐奕;杨平;;焦化废水MBR深度处理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年08期
13 谢燕华;李适宇;刘广立;;改性壳聚糖季铵盐的研制及其对高氯酸盐的吸附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9期
14 周笑白;周集体;项学敏;王晓坤;;丛枝菌根真菌在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11年08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鑫颖;王朝宇;邱树毅;;固定化活性污泥磁性微球制备条件优化[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2 肖子敬;戴劲草;叶玲;黄继泰;;膨润土基固定化细胞载体材料的研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曹亚莉;田沈;钱城;王菊;袁振宏;杨秀山;;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新方法研究[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郑伟;周林成;徐艳艳;叶正芳;李彦锋;;高性能载体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污水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5 佟玉洁;聂云;安毅;;纳米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研究[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英;李文英;;固定化细胞技术对焦化废水脱氮去碳研究——聚乙烯醇作为固定化细胞包埋剂[A];中国煤炭学会煤化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型煤化工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7 徐飞高;周钰明;夏明芳;;固定化细胞小球降解三氟甲苯的特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司友斌;孟雪梅;;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研究[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起华;王冰;周春影;;固定化微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营养盐的深度净化[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王宝娥;胡勇有;;Na-CMC固定化烟曲霉小球对活性染料的吸附位点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兵;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白雪;新型聚乙烯醇载体的设计、制备及其固定化污水处理系统的构筑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魏云霞;基于沸石吸附—固定化微生物SBR-SND脱氮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严金龙;湿地、稻田土壤酶分布与活性及生态功能指示[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胡海燕;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王英刚;生物滴滤法脱除烟气中SO_2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7 孙永利;固定化—共代谢技术处理五氯苯酚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王广智;固定化生物活性炭中优势菌群生物稳定性的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董怡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生物降解2-氯苯酚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10 李建新;垃圾焚烧过程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机理及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桂萍;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的应用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2 慕庆峰;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对染料的降解及固定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章鸣;光合细菌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张新霞;降解含氯造纸漂白废水优势菌的选育和固定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5 曹亚莉;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方法探究及其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建红;混凝吸附—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杨忠平;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废水的实验研究与探讨[D];吉林大学;2006年
8 张松雷;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无泡供氧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朱虹;菌丝球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崔亚伟;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废气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刘碧玛;固定化微生物将成污水处理主流技术[N];科技日报;2009年
2 李雨田;山东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投入运行[N];中国包装报;2008年
3 科技;部分成果已用于水处理[N];中国环境报;2003年
4 记者 郭人宏 通讯员 张辉 李俊芳;市环保局建立移动执法平台[N];泰州日报;2010年
5 记者 马军 通讯员 毕忠野;监测中心召开2011年新闻宣传工作会议[N];中国海洋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