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水肥管理对热带地区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李金秋  邵晓辉  缑广林  邓艺欣  谭诗敏  徐文娴  杨秋  刘文杰  伍延正  孟磊  汤水荣  
【摘要】:水稻土被广泛认为是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主要排放源,深入研究不同水肥管理条件下热带地区双季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对补充我国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不足意义重大.本研究设置8个处理:常规灌溉-施磷钾肥(D-PK)、常规灌溉-施氮磷钾肥(D-NPK)、常规灌溉-施氮磷钾+有机肥(D-NPK+M)、常规灌溉-施有机肥(D-M)、长期淹水-施磷钾肥(F-PK)、长期淹水-施氮磷钾肥(F-NPK)、长期淹水-施氮磷钾+有机肥(F-NPK+M)和长期淹水-施有机肥(F-M).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量,测定水稻产量和估算全球增温潜势(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1)早稻季和晚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0.3~78.9 kg·hm~(-2)和84.6~185.5 kg·hm~(-2).与F-PK和F-NPK处理相比,早稻季F-NPK+M和F-M处理显著增加CH_4累积排放量.同一施肥条件下,长期淹水处理CH_4累积排放量高于常规灌溉处理.灌溉和施肥极显著影响早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2)早稻季和晚稻季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18~0.76kg·hm~(-2)和0.15~0.58 kg·hm~(-2).与F-PK处理相比,早稻季F-NPK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与D-PK相比,D-NPK、D-NPK+M和D-M处理显著增加N_2O累积排放量.与F-PK相比,晚稻季长期淹水其它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与D-PK处理相比,D-NPK和D-M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施肥极显著影响早稻季N_2O排放;灌溉和施肥极显著影响晚稻季N_2O排放.(3)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为7 310.7~9 402.4 kg·hm~(-2)和3 902.8~7 354.6 kg·hm~(-2),且F-NPK和F-M处理下早稻产量显著高于F-PK和D-NPK、D-PK和D-NPK处理.与PK处理相比,同一灌溉条件下其余3种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晚稻产量.早稻季GWP和GHGI分别为580.8~2 818.5kg·hm~(-2)和0.08~0.30 kg·kg~(-1).与F-PK处理相比,常规灌溉条件下早稻季各施肥处理间GWP无显著性差异;但长期淹水条件下F-NPK+M和F-M处理GWP均显著增加.早稻季F-NPK+M和F-M处理GHGI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晚稻季GWP和GHGI分别为3 091.6~6 334.2 kg·hm~(-2)和0.50~1.23 kg·kg~(-1).灌溉显著影响早稻和晚稻季GWP和GHGI,施肥对晚稻季GWP和GHGI的影响不显著.(4)土壤NH_4~+-N含量和5 cm土温均与CH_4排放呈极显著负相关,p H与CH_4排放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N_2O排放呈显著负相关.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与N_2O排放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作物产量、GWP和GHGI考虑,D-NPK+M可推荐为当地最优的减排稳产的水肥管理模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张玉铭;胡春胜;张佳宝;董文旭;王玉英;宋利娜;;农田土壤主要温室气体(CO_2、CH_4、N_2O)的源/汇强度及其温室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2 张华;张若玉;何金海;吴金秀;;CH_4和N_2O的辐射强迫与全球增温潜能[J];大气科学;2013年03期
3 陈清清;朱仁斌;徐华;;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夏季近地面CO_2、CH_4和N_2O浓度的观测研究[J];极地研究;2013年02期
4 李志国;张润花;赖冬梅;闫正跃;田长彦;;西北干旱区两种不同栽培管理措施下棉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研究[J];土壤学报;2012年05期
5 胡博文;潘萌;石彭兰;徐军;张敏;;气候变暖与富营养化交互作用对浅水湖泊水-气界面N_2O通量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21年03期
6 孙述蒙;郑向东;卞林根;;南极大气CO_2、CH_4和N_2O本底趋势特征分析[J];极地研究;2017年01期
7 宋红丽;刘兴土;文波龙;;黄河三角洲养殖塘水-气界面CO_2、CH_4和N_2O通量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7年09期
8 叶勇,卢昌义,林鹏;海南岛和厦门红树林湿地CH_4排放的时空变化[J];大气科学;2000年02期
9 ;铜仁地区双季稻的农业气候条件[J];气象科技资料;1975年06期
10 ;充分挖掘山区的气候资源,积极扩大山区的双季稻生产——井冈山公社朱砂大队试种双季稻总结[J];气象科技资料;1976年S1期
11 黄维;吴炫柯;刘永裕;何燕;安佳君;;气候变化对广西双季稻种植布局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0年09期
12 杨红霞;王东启;陈振楼;陈华;王军;许世远;杨龙元;;长江口崇明东滩潮间带甲烷(CH_4)排放及其季节变化[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13 裘国旺,王馥棠;气候变化对我国江南双季稻生产可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燕宇;;中国农田N_2O直接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马德栗;刘志雄;鞠英芹;;动态统计气候评估模式在湖北省双季稻生育期中的应用[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 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保障农业提质增效[C];2015年
3 陈国保;;双季稻抛秧栽培的气候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曾凯;周玉;宋忠华;;气候变暖对江南双季稻灌浆期的影响及其观测规范探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5 王尚明;李迎春;胡逢喜;曾凯;张崇华;张清霞;冯敏玉;;气候变化对南昌县早稻春播期和双季稻生长期的影响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刘娟;;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水稻影响的事实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张国君;乐群;;基于SCIAMACHY WFM-DOAS数据的中国CH_4柱浓度时空分布[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何勇;;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发育和产量影响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立新;周凌晞;温民;张芳;方双喜;姚波;;我国4个国家级野外站大气CH_4本底浓度变化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张芳;周凌晞;张晓春;许林;刘立新;姚波;温民;方双喜;温玉璞;;瓦里关气相色谱法大气CO_2和CH_4观测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启涛;太湖CH_4通量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2 宋立全;三江平原三种河岸带湿地N_2O通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D];东北林业大学;2020年
3 杨萌;消落带温室气体排放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许鑫王豪;滨海湿地温室气体通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5年
5 段居琦;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张芳;大气CO_2、CH_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段居琦;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张若玉;长寿命温室气体CH_4、N_2O的辐射强迫和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胡明成;施用有机肥对珠三角典型稻田NH_3挥发和N_2O、CH_4排放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
3 王芹;大连湾海域CO_2、CH_4和N_2O的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王书其;几种土壤的羟胺含量及其与N_2O排放的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
5 王娇;养殖塘CH_4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
6 吴世杰;生物炭对土壤N_2O排放和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20年
7 汪天颖;湖南双季稻洪涝指标的建立与洪涝灾害风险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8 李岩;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人工草地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9 王雪莉;温带典型草地非生长季冻融期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D];长安大学;2020年
10 尤勇;环境因子对农田N_2O通量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11 张国君;中国CH_4柱浓度时空分布及排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2 张雯辉;吉林前郭盐碱水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3 白文广;温室气体CH_4卫星遥感监测初步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14 何方杰;青海隆宝滩湿地CH_4和CO_2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9年
15 张芳;胶州湾大沽河口芦苇湿地秋冬季N_2O排放规律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16 何立强;中国机动车温室效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其削减潜力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4年
17 郑夏婉;中国东南部红树林CO_2和CH_4排放通量及其控制因子研究[D];清华大学;2019年
18 赵倩;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除磷及N_2O和NO产生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