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期间京津冀大气污染物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为了应对COVID-19疫情,京津冀地区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这些措施导致了大气污染物人为源排量的减少,为探究大气污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提供了时机.将疫情防控分为前期、初期、中期和后期这4个阶段,并结合气象、交通量和工业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得出各时间段大气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京津冀地区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1)京津冀三地在疫情防控期总体的AQI值和6项污染物同比2019年均有下降,其中SO_2、PM_(10)和NO_2的降幅较大(分别为26.5%、24.3%和16.9%);由初期到后期,各污染物(除O_3)总体处于下降趋势;O_3在初期增幅大(76.2%),中后期增幅放缓.(2)防控初期北京市的重污染天气是污染物本地积累、二次转化和区域传输共同作用的结果;北京2月份的PM_(2.5)浓度同比相似气象条件下的2014年2月偏低近6成;若仅考虑人为减排的影响,则各污染物浓度同比2019年均有下降.(3)防控中后期,随着交通量和工业复工率进一步扩大,各污染物变化趋于平稳或有微升;重工业城市的热异常辐射强度与主要污染物的灰色关联度大于0.6,即控制工业排量仍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