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稻油不同轮作模式对农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陈友德  赵杨  高杜娟  罗先富  崔婷  童中权  吴家梅  
【摘要】:以南方稻区不同轮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水稻-油菜轮作处理的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特征,并估算稻田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双季稻田、一季中(晚)稻田、油菜地和休闲地CH_4平均排放量分别为135.25, 55.64、 5.05和1.89 kg·hm~(-2),稻季CH_4排放占不同轮作周年CH_4排放的91.8%~98.5%,稻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CH_4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常规晚稻稻田CH_4排放比杂交晚稻高18.7%(P0.05);双季稻田、一季中(晚)稻田、油菜地和休闲地N_2O平均排放量分别为0.94、 0.64、 1.38和0.24 kg·hm~(-2),油菜地的N_2O排放占周年排放的57.2%~70.2%,双季稻和一季稻处理的冬闲农田N_2O排放占周年排放的17.8%和30.6%,杂交稻和常规稻稻田N_2O排放无显著性差异;双季稻-冬闲和双季稻-油菜的GWP处理高于稻-油和稻-冬闲处理,稻季排放CH_4的GWP占轮作周年GWP排放的71.2%~90.9%; GHGI以稻-稻-油菜最高,稻-油和稻-冬闲处理较低,综合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南方稻区选择杂交晚稻-油菜的种植模式,有利于南方多熟制稻田的温室气体减排.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利红;谭力彰;田昌;刘强;张玉平;杨兰;谢桂先;;不同施肥对双季稻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6期
2 朱坚;纪雄辉;田发祥;吴家梅;刘昭兵;彭华;张振兴;;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6年11期
3 袁野;戴晓琴;王辉民;;中国南方双季稻田转菜地对碳氮温室气体通量影响实测统计数据集[J];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2018年01期
4 易镇邪;崔璨;帅泽宇;谷子寒;王元元;陈基旺;陈平平;;土壤耕作方式对双季稻镉积累分配特性的影响[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9年02期
5 夏文建;王淳;张丽芳;张文学;冀建华;陈金;刘增兵;刘光荣;;基于DNDC模型的双季稻体系氨挥发损失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年09期
6 余喜初;黄庆海;李大明;徐小林;叶会财;陈明;;鄱阳湖地区长期施肥双季稻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变化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7 王利纳;;双季翻耕与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与镉累积特性比较[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20年02期
8 张玉烛;方宝华;滕振宁;陈光辉;刘洋;凌文彬;向述强;柏连阳;;应急性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与验证[J];湖南农业科学;2017年12期
9 秦晓波;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范美蓉;高清竹;刘硕;马欣;;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对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1期
10 侯学煜;孙世洲;韩也良;周翰儒;吴诚和;;从生态学观点谈发展安徽省大农业的某些意见[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光熹;熊正琴;;中国农田N_2O排放的研究[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坚;中南丘陵区典型双季稻田氨挥发对施氮量的响应及 阈值初探[D];中南大学;2013年
2 马颢榴;双季稻施石灰、有机肥和调理剂的降镉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9年
3 贺冬冬;稻田利用方式转变对生态系统CO_2排放和碳收支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4 张啸林;不同稻田轮作体系下温室气体排放及温室气体强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5 史经康;双季稻田晚稻季氮肥减施对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