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油不同轮作模式对农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摘要】:以南方稻区不同轮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水稻-油菜轮作处理的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特征,并估算稻田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双季稻田、一季中(晚)稻田、油菜地和休闲地CH_4平均排放量分别为135.25, 55.64、 5.05和1.89 kg·hm~(-2),稻季CH_4排放占不同轮作周年CH_4排放的91.8%~98.5%,稻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CH_4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常规晚稻稻田CH_4排放比杂交晚稻高18.7%(P0.05);双季稻田、一季中(晚)稻田、油菜地和休闲地N_2O平均排放量分别为0.94、 0.64、 1.38和0.24 kg·hm~(-2),油菜地的N_2O排放占周年排放的57.2%~70.2%,双季稻和一季稻处理的冬闲农田N_2O排放占周年排放的17.8%和30.6%,杂交稻和常规稻稻田N_2O排放无显著性差异;双季稻-冬闲和双季稻-油菜的GWP处理高于稻-油和稻-冬闲处理,稻季排放CH_4的GWP占轮作周年GWP排放的71.2%~90.9%; GHGI以稻-稻-油菜最高,稻-油和稻-冬闲处理较低,综合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南方稻区选择杂交晚稻-油菜的种植模式,有利于南方多熟制稻田的温室气体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