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双氰胺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对蔬菜种植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的影响

郭俊丽  刘毅  魏文学  葛体达  王光军  
【摘要】: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抑制农业土壤硝化作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方面效果显著,为了探讨它们对蔬菜种植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古菌(AOA)的作用机制,选取40 a以上蔬菜种植土壤,在施加尿素(CK)基础上,分别添加DCD和DMPP进行室内培养,系统监测了土壤中NH_4~+-N、NO_3~--N和硝化势的变化,同时运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揭示了AOB和AOA种群丰度和多样性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相比CK处理,DCD处理和DMPP处理的NH_4~+-N含量升高了213%和675%; NO_3~--N含量降低了13. 3%和37. 2%;硝化势降低了20. 4%和82. 4%;同时,AOB丰度降低了51. 2%和56. 5%; AOA丰度降低了6. 0%和27. 0%.不同抑制剂处理间AOB和AOA的α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 nork-environmental-samples、unclassified-Nitrosomonadaceae、unclassified-Bactertia和Nitrosospira是AOB序列属水平的主要优势类群; norank-Crenarchaeota、norank-enviromental-samples和Nitrososphaera是AOA序列属水平的主要优势类群,施用DCD和DMPP显著改变了AOB和AOA的群落组成.综上所述,尿素与DCD和DMPP配施显著抑制NH_4~+-N的转化,降低AOB和AOA的种群丰度并改变其群落组成.相比DCD,DMPP对硝化作用的抑制和对AOB和AOA群落的影响更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刘正辉;李德豪;;氨氧化古菌及其对氮循环贡献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5年04期
2 宋亚娜;林智敏;林捷;;不同品种水稻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组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年06期
3 刘晶静;吴伟祥;丁颖;石德智;陈英旭;;氨氧化古菌及其在氮循环中的重要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8期
4 罗剑飞;林炜铁;;氨氧化古菌研究进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5 马婷;赵大勇;曾巾;燕文明;姜翠玲;黄睿;王猛;;氨氧化古菌生态学及其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10期
6 李景云;李秀玲;葛鹏;刘灵芝;;土壤氨氧化古菌及其可能代谢类型[J];土壤通报;2015年06期
7 胡安谊;焦念志;;氨氧化古菌——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前沿热点[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8 王雨;祝贵兵;王朝旭;范改娜;冯晓娟;王衫允;尹澄清;;高含氮稻田深层土壤的氨氧化古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共存及对氮循环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06期
9 宋亚珩;王媛媛;李占明;王保莉;曲东;;淹水水稻土中氨氧化古菌丰度和群落结构演替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10 郑有坤;王宪斌;辜运富;张小平;;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氨氧化古菌的多样性[J];微生物学报;2014年09期
11 陈杨武;胡爽;方露;蒋登梅;谭周亮;李旭东;;氨氧化古菌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4年06期
12 周雪;黄蓉;宋歌;潘贤章;贾仲君;;风干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恢复[J];微生物学报;201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亚娜;林智敏;陈在杰;;氮肥水平对红壤稻田氨氧化微生物组成和数量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余甜甜;姚继成;周恩民;刘若飞;尹以瑞;明红;李文均;;一株来自云南腾冲热泉的氨氧化古菌的富集培养[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肖湘;赵维殳;;深海超嗜热古菌的分离与极端环境适应性研究[A];全国第二届海洋与陆地多糖多肽及天然创新药物研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4 张桂山;张凡;李洁;东秀珠;;甲烷古菌的群感效应及其调控的生理过程[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樊昊心;王革娇;DJ Fairley;C Rensing;IL Pepper;;中国和美国原始土壤中非高温泉古菌的发现和鉴定[A];首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会程与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许学伟;周鹏;吴敏;;浅析嗜盐古菌Natrinema altunense AJ2基因组含量对耐辐射特性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学恭;马晓盼;肖湘;徐俊;;嗜热嗜压古菌Pyrococcus yayanosii CH1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A];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韩业君;彭小伟;;极端自养嗜热古菌固定转化二氧化碳的酶学研究(英文)[A];2015中国酶工程与糖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梅运军;陈锦;孙东昌;杨洋;陈东;陈向东;沈萍;;一株嗜盐古菌噬菌体的诱导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海波;吴振芳;刘景芳;向华;;古菌多复制起点利用及休眠复制起点激活[A];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鵾;氨氧化古菌的富集及其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的特性[D];清华大学;2015年
2 李晓慧;不同作物与施肥对黑土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3 柯秀彬;农业土壤中氮素转化关键微生物群落及功能[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4 王欣丽;酸性红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分布和功能及其驱动因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彪;仿生植物附着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6 黄柳琴;我国部分地球关键带中氨氧化菌群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王丽华;酸性矿山废水区域嗜酸菌分子生态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8 郑艳玲;长江口潮滩湿地氨氧化菌群动态及活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陈竹;北方半干旱区退耕和开垦对土壤细菌和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10 刘帅;典型生境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玲;氨氧化古菌的丰度与水体营养水平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井洪珍;珠江水体中氨氧化古菌亚硝酸盐还原酶和氨单加氧酶基因多样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梁昭云;污水处理系统中氨氧化古菌的种群分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景晓明;长期施肥对黄泥田水稻土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多样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5 惠丽华;辉腾锡勒草原区天然湖泊干涸对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吕俊宏;深圳市大沙河中氨氧化古细菌的种群分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庄林杰;干湿交替条件对土壤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丰度的影响[D];东华大学;2017年
8 牟芝仪;海洋氨氧化古菌(Nitrosopumilus maritimus XMU1)的碳代谢和氨代谢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9 郭佳;典型环境因子对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生理生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10 何天良;巢湖两个入湖河口沉积物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时空差异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陆成宽;古菌:无所不在 活出极限[N];科技日报;2018年
2 汪文;科学家发现新的古菌生物[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刘洪宇;古菌:严酷环境VS极端生命[N];辽宁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范敬群 金安江 记者 刘志伟;古菌DNA提供高等生物生命机制新线索[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