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影响
【摘要】: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ANAMMOX)污泥,研究了苯酚浓度对ANAMMOX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影响.短期结果表明,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大,氮去除率快速下降.当苯酚浓度大于600 mg·L-1时,NH+4-N的去除率降低到6%以下,TN的去除率只有10%左右.长期实验结果表明,当苯酚浓度小于100 mg·L-1时,NH+4-N的去除率都能达到99%以上,说明低浓度苯酚对ANAMMOX菌有一个驯化的过程.当苯酚浓度高于400 mg·L-1时,NH+4-N的去除率只有23.59%,TN去除率只有50.3%,ANAMMOX污泥抑制明显,与短期结果相同.此时反硝化菌活性明显高于ANAMMOX菌,说明苯酚可作为有机碳源诱发体系中发生反硝化反应,最终导致反硝化菌在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高浓度(1 000 mg·L-1)苯酚对反硝化菌也具有抑制作用.通过拟合得到苯酚对ANAMMOX半抑制有效浓度(IC50)为71.57 mg·L-1.经过18 d的恢复后,NH+4-N去除率基本恢复,但氮素之间的转化计量式发生了改变,ρ(NH+4-N)去除/ρ(NO-2-N)去除/ρ(NO-3-N)生成为1∶0.86∶0.2.研究结果表明,将苯酚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使反应器达到同步脱氮除酚的效果.
|
|
|
|
1 |
鲁弘懿,王栋,马长宝,吴军见,崔明玉,何秀娟;苯酚环境模拟水相的铂电极电解特征研究[J];化工环保;2004年S1期 |
2 |
刘葵;唐明明;陈延林;;β-环糊精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J];云南化工;2006年06期 |
3 |
唐世刚;;二氧化氯对苯酚废水处理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
4 |
阳立平;闫志明;;超声/过氧化氢联合降解苯酚废水的研究[J];四川化工;2008年02期 |
5 |
顾锡慧;;大孔树脂吸附-生物再生法处理高盐苯酚废水的研究[J];天津化工;2010年01期 |
6 |
岳金彩,谈明传,郑世清;含苯酚废水的精馏处理[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1年03期 |
7 |
刘慧,杨柳燕,肖琳,陈鹏;重金属离子对酵母降解苯酚的影响[J];环境化学;2004年05期 |
8 |
赵文蓓,范丽娜;改性二氧化钛催化降解苯酚废水的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5年02期 |
9 |
孟冠华;欧承慧;陶冬民;刘宝河;;氨基酸螯合吸附树脂对苯酚的吸附行为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9年12期 |
10 |
丁巍巍;汪家权;吕剑;夏雪兰;;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苯酚废水[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1 |
张苏珍;温洪宇;郑曦;高霞莉;胡斌;;三株细菌降解苯酚特性的比较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7期 |
12 |
师永健;张耀斌;全燮;秦四飞;;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用于苯酚废水处理的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
13 |
梁舒萍,陈忻,陆冠棋;乳浊液膜法萃取苯酚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14 |
张景义,任艳,隗剑,陈双基;垃圾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5 |
王辉,于秀娟,孙德智;一种新型电化学体系降解苯酚的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7期 |
16 |
孙晓丹;严建华;李晓东;杜长明;杨家林;;气液两相流滑动弧放电循环降解高浓度苯酚废水的实验研究[J];能源工程;2006年01期 |
17 |
陈思莉;汪晓军;顾晓扬;简磊;;高级氧化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1期 |
18 |
吴云海;杨凤;吴云影;;生物颗粒活性炭处理苯酚废水[J];水资源保护;2008年04期 |
19 |
肖震;鲍治宇;董延茂;;碳化沸石吸附苯酚的实验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年03期 |
20 |
尹娟娟;袁凤英;宋伟冬;姚红云;;高级氧化技术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