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摘要】:正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呈现出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特征.快速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污染远远超出了环境承载力,来自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压力和诉求与日俱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导致大气环境恶化的关键,我国的挥发性有机污染减排与控制面临着严峻地挑战.人们对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的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还不深入,缺乏相关战略思路与技术路线,目前的科学研究尚不能有效支撑现阶段及未来减排.
|
|
|
|
1 |
蒋妮姗;李新;;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3期 |
2 |
李锐;方晓明;李姝;曾红;;“十五”期间沈阳市煤炭消费与大气污染相关性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6年05期 |
3 |
范元中;;顶空进样器在环境样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93年04期 |
4 |
郭历兵;;“十二五”期间阳泉市污染物排放量趋势预测与承载力分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年05期 |
5 |
宁晓宇;陈红;耿静;李昌建;;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空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9年06期 |
6 |
;编者的话[J];舰船防化;2000年02期 |
7 |
吕怡兵;宫正宇;连军;王强;邢核;李国刚;;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质状况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
8 |
张艳;姚喆;宁占武;李琳;刘杰民;郑连存;;热解析-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样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
9 |
陶文靖;黄勤;李胜生;;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2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J];岩矿测试;2010年05期 |
10 |
韩春媚;鲁炳闻;于冀芳;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技术应用进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年05期 |
11 |
邹世春,zsu.edu.cn,郭洪中,zsu.edu.cn,张淑娟,zsu.edu.cn,张展霞,zsu.edu.cn,王新明,盛国英,傅家谟;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J];环境科学;2000年02期 |
12 |
应红梅,朱丽波,徐能斌;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监测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3年04期 |
13 |
薛强,梁冰,王惠芸;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去污过程的数值模型及应用[J];化工学报;2005年10期 |
14 |
沈学崴,孙为军,刘景泰,李振国,江美玲;用GC/MS法分析某有机化工厂周围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年03期 |
15 |
刘劲松;孙晓慧;叶伟红;潘荷芳;王静;高亮;;高速公路两侧农业土壤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7年S1期 |
16 |
黄毅;饶竹;;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全国地下水调查样品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J];岩矿测试;2009年01期 |
17 |
吕天峰;许秀艳;梁宵;张颖;付强;张宝;;便携式GC-MS在水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应急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年01期 |
18 |
刘静;王梓萌;沈建东;张士成;陈建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光催化氧化动力学中的L-H模型[J];化学进展;2009年10期 |
19 |
钱永;张兆吉;费宇红;王春晓;陈京生;;地质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研究现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06期 |
20 |
邹世春,张淑娟,张展霞,王新明,盛国英;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和分布[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