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1株高效产絮凝剂菌株的分离及其在冷轧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雷国元  丁翠萍  杨家轩  
【摘要】: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高效产絮凝剂菌株T-3,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研究了该菌株的培养条件,如pH值、温度、碳源、氮源对产絮凝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碳源、氮源有较普遍的适应性;初始pH值为9,培养温度为25℃时,产絮凝剂性能较好.经过糖、蛋白质的呈色反应、紫外扫描及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该菌株所产生的絮凝剂中含有—OH和—COO-,絮凝剂为阴离子型絮凝剂,其主要成分是多糖.将该絮凝剂用于冷轧含油废水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CaCl2、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用量分别为4 g.L-1、10%(体积分数)和1 g.L-1,pH值为7时,油含量、COD浓度和浊度分别从4 819 mg.L-1、28 456.8 mg.L-1、3 950降到10 mg.L-1、218.4mg.L-1、1.36,去除率分别为99.79%、92.32%和99.97%.絮凝剂与油滴颗粒之间通过范德华力、氢键及Ca2+的配位桥联而发生相互作用,其中Ca2+的配位桥联作用最为重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雷国元;丁翠萍;杨家轩;;1株高效产絮凝剂菌株的分离及其在冷轧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2011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宫小燕;栾兆坤;;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研究[A];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孙夫军;;絮凝微生物B-15的分子生物学鉴定[A];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石春芳;赵秀娟;胡继文;;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4 白京生;王兰;;微生物絮凝剂连续化生产及其稳定性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亮;机油降解菌群的驯化及其活性与结构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刚磊;微生物絮凝剂高效菌种的筛选、培养条件优化及在污水中的应用[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隗银萍;产絮凝剂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复合菌群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3 赵芯;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4 石璐;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5 吴智诚;机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降解机油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贾彩云;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条件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赵妮;微生物絮凝剂HBF-3的剂型研究和vip3Aa基因对淡紫拟青霉的遗传转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徐冯楠;高效石油解菌的筛选、降解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郑金秀;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的构建及其在生物修复中的强化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秋蓉;极地微生物研究六年终成正果[N];中国海洋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