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北京市湿沉降特征分析

杨懂艳  李秀金  陈圆圆  邹本东  林安国  
【摘要】:通过分析北京市降水中水溶性离子组分的浓度,研究了2005~2009北京市降水酸化程度及水质变化特征.北京市5 a年均pH为5.19,总体变化趋势平稳.5 a间,降水中各离子组分含量均有下降趋势,北京市的环境质量逐步改善;NH 4+和NO 3-在降水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北京市降水受含N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较大.季节变化显示,冬季降雪离子组分含量较高,Ca2+对降水的中和作用高于NH 4+,SO24-是引起降雪酸化的主要原因;夏季降雨NH 4+的中和作用大于Ca2+,NO 3-和SO24-对降水酸化的贡献率相当.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北京市降水主要受当地污染源排放的SO2、NOx及NH3的影响;地质条件及远距离传输对降水酸度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翔;张勇;王文;但德忠;;江油市降水pH值的时间分布特征及控制对策[J];四川环境;2011年03期
2 李明明;王雁;韩照宇;闫世明;张逢生;;大同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4期
3 李凌;梁志勇;;杭州市酸雨特征分析[J];青海气象;2011年02期
4 李明明;陈伟健;王雁;闫世明;卢淑贤;;长治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关系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5 苏彬彬;;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J];海峡科学;2011年06期
6 唐晓萍;冉光槐;谭炳全;何泽能;何遂;;高低空风对重庆酸雨的影响浅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7 张双;李阳兵;罗林;;重庆酸雨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2011年05期
8 朱晓玲;;污染减排对城市降水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9 吴送先;;鹰潭市酸雨污染现状、趋势与成因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环讯瞭望[J];北方环境;2011年05期
11 方春霞;谭晓光;;滁州市酸雨化学组成特征及防治措施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2 许新辉;郜洪文;;中国南方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四川环境;2011年04期
13 龙晓娟;王雪梅;朱圣洁;王跃思;董汉英;黄忠良;陈银洁;鲍若峪;吴志勇;;鼎湖山降水有机酸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化学;2011年09期
14 李晓丽;田坤云;;浅谈酸雨的危害与防治[J];才智;2011年21期
15 蔡阳阳;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奥田知明;田中茂;;北京城区大气干沉降的水溶性离子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16 翁君山;陈贵斌;赵鹏;兰劲涛;;2005年中国气态α-HCH的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凌云;张美根;高丽洁;安炜;胡良温;;东亚地区硝酸盐湿沉降的数值模拟[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郑丽娜;靳军;张立请;宿秋兰;;东营市酸雨特征与气象条件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苏成国;尹斌;朱兆良;沈其荣;;农田生态系统的氨挥发与大气湿沉降及其环境污染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4 蒲维维;张小玲;徐敬;赵秀娟;徐晓峰;;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蔡冬梅;程相坤;马雁军;;大连地区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赵艳霞;侯青;;近13年(1993-2005)中国区域酸雨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张爱群;徐晓峰;徐文静;孙敏峰;李德平;周怀刚;;北京地区酸雨概况及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李晓燕;钟玉婷;侯俊;;新疆降水PH值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初步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王艳;李彭辉;朱晨;王文兴;;泰山降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分布和来源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倪婉敏;张建英;;大气氮湿沉降对青山湖富营养化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蒋益民;湖南省城市与森林的大气湿沉降化学及其作用机理[D];湖南大学;2005年
2 陈能汪;九龙江流域氮的源汇过程及其机制[D];厦门大学;2006年
3 张艳;陆源大气含氮物质的传输与海域沉降[D];复旦大学;2007年
4 王静;杭州市空气中PAHs污染源及归宿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刘晓环;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污染特征的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10年
6 向仁军;中国南方典型酸雨区酸沉降特性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森;大气的干、湿沉降以及对东、黄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伍世丰;珠三角酸雨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3 刘遵永;辽中地区酸性降水化学特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银芝;上海市多年湿沉降化学组成特征分析及成因探讨[D];东华大学;2009年
5 陶豫萍;森林过滤器对污染物的过滤作用及其水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5年
6 葛福玲;泰山湿沉降的离子组成及大气传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李艳;辽中地区酸沉降对气象要素及气团轨迹的响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恒强;连云港滨海大气中水溶性阴离子的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蔺晖钧;四川三个典型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初步探讨[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刘辰;深圳大气湿沉降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及变化特征[D];北京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范京蓉;酸雨频率显著下降[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扬子;每场雨都“酸”[N];江苏科技报;2010年
3 董学峰;二季度酸雨频率同比降一成[N];东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梁雅丽;酸雨频率五年下降四成[N];中国环境报;2011年
5 记者 窦延文;酸雨频率升一成[N];深圳特区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陈果 通讯员 黄慧诚;酸雨频率有降 水质达标率在升[N];广东建设报;2009年
7 记者 杜娟 通讯员 穗环宣;从十雨八酸降到十雨五酸[N];广州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效翔;福州空气质量优[N];福州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秦仲阳 曾焕阳 通讯员 黄少立;为环保砍了380亿元投资[N];广州日报;2009年
10 西江日报特约评论员 李振杰;经济要发展 环境要改善[N];西江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