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DMPP对氮素垂直迁移转化及淋溶损失的影响

俞巧钢  陈英旭  张秋玲  梁新强  李华  张志剑  
【摘要】:采用自制模拟原状土柱装置,进行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 pyrazole phosphate,DMPP)对氮素淋溶效应试验,探讨其对氮素垂直迁移转化及降低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添加1%的DMPP后,与不添加DMPP尿素相比,在60 d内能有效抑制土壤铵氧化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20 cm以上耕作层土壤水铵态氮的浓度,降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浓度;20 cm以下深层土壤水铵态氮的浓度与未加DMPP的处理无显著差异,并没有明显导致铵态氮的垂直迁移;深层土壤水硝态氮的浓度显著低于未加DMPP的处理,明显降低硝态氮垂直迁移的淋溶损失;随施氮量增加,添加DMPP尿素的处理,60 d内土壤水中铵态氮与硝态氮的浓度在40 cm以下深层剖面并没有明显增加,其垂直迁移的淋溶损失差别不大.常规尿素添加1%的DMPP,可以调控土壤氮素的迁移转化,有利于土水环境的保护,降低对地下水氮素污染的潜在风险,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燕;张玲金;谢文明;刘咸德;;废旧电容器存放点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J];环境化学;2007年02期
2 石健;高美芳;刘云;严勇;杨仪;;典型环境激素双酚A的环境行为简述[J];广东化工;2009年09期
3 龚宇阳,江德爱;国外土水系统中氮转化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8年01期
4 刘会虎;桑树勋;曹丽文;程云环;周效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重金属地球化学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年02期
5 张文静;林学钰;张兰英;苏小四;仲建强;吴晓芳;;硝基苯在傍河地下水源地迁移转化的模拟实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6 窦明;马军霞;谢平;李桂秋;;河流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J];水电能源科学;2007年03期
7 郭宏伟;;多氯联苯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年04期
8 杨启霞;常显波;刘英霞;赵鸣;韩京龙;;某城市污水A~2/O处理过程中重金属去除率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11期
9 刘晓莉;;从宁夏固原氟中毒事件看地方性氟中毒[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0年02期
10 张辉,刘广民,姜桂兰,唐杰;农药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地质;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婕;刘敏;许世远;侯立军;刘巧梅;欧冬妮;刘华林;;底栖穴居动物对潮滩营养盐N迁移转化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马兴杰;胡建英;邵兵;杨敏;;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A];Risk Assessment of Toxic Chemical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3 林惠荣;杨建军;施积炎;陈英旭;;土壤重金属及硫形态转化与硫氧化还原菌种群分布关系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董娜;宋光武;王凯军;;复合垂直流湿地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机制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罗专溪;朱波;唐家良;汪涛;王振华;张剑;;自然沟渠控制村镇降雨径流氮磷污染的主要作用机制[A];四川省第十一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崔力拓;李志伟;王立新;耿世刚;;流域非点源磷素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进展[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宇虹;王晓凤;张福锁;;植烟土壤中的氮素转化及对烤烟生长的影响[A];云南省烟草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钱建平;张力;陈华珍;侯明;牛云飞;迟占东;许哲平;刘辉利;;酸沉降地区大气-土壤-农作物系统汞的污染分布、来源和迁移转化——以桂林市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蒋颖魁 ;刘丛强 ;陶发祥;;乌江流域硫循环及其来源、迁移转化的同位素示踪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姚敏;张宇峰;俞斌;;不同环境条件下对铜-铅复合污染土壤中铜的解吸行为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雨;浅层地下水中萘的迁移转化机理及模拟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娜;地下水中阿特拉津污染的原位生物修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易文利;有机质对磷素在沉积物—水—沉水植物间迁移转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马长文;地下水中四氯乙烯迁移归宿与修复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方程冉;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PAEs的迁移转化及其生物降解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黄满红;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系统中典型有机物迁移转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周效志;垃圾填埋场流体产生与地球化学迁移转化过程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董岁明;氟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机理与含氟水的处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9 洪有为;典型多环芳烃在红树林湿地模拟系统中的迁移规律及其毒性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党秀丽;冻融过程对镉在土壤中赋存形态及迁移转化影响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超;DMPP氮肥蔬菜硝酸盐污染控制及硝酸盐速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朴明月;污染组分在充满结合水的弱透水层中迁移转化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杜安刚;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喻啸;绿地雨洪利用水量水质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习金根;滴灌施肥条件下氮素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及其生物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6 何燕;重庆市主城区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分析及环境行为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展惠英;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在黄土中的迁移转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关俊雪;城市污水厂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迁移转化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冯秀芳;六六六在关中盆地典型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孟庆玲;组合材料渗透反应墙对硝基苯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田雪莲 于德福;八大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中国农药环境安全评价的开路先锋[N];农资导报;2008年
3 小克;以企业的名义进行环境科技创新[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记者 赵凡;北京及周边污染防治研究获创新成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徐琦;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支持[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上海市七宝中学 文卫星;重视“双基”,学会应对[N];文汇报;2008年
7 邸明明;不达标就淘汰[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8 侯小健;为跨海通道选址提供资料[N];海南日报;2007年
9 吕云祥;生态与心态[N];大众科技报;2008年
10 王冬梅 李永贵 张焱(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水土保持总站);城市发展更应该重视水土保持[N];中国水利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