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及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来源
【摘要】:珠江三角洲河流、河口及南海北部近海区域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在255·9~16670·3ng/g,整体污染水平处于中偏低下水平.分布特征为珠三角河流伶仃洋南海;珠江广州段是高污染区;沿南海近海海域4条剖面,随离岸距离增加,浓度下降.西江、伶仃洋及珠江部分站点石油污染比重大,南海近海则受燃烧来源比重大.PAHs来源诊断指标表明,珠江三角河流及伶仃洋更多受石化燃料燃烧的影响,南海近海区则主要受木柴、煤燃烧的影响.与1997年样品的对比表明,多环芳烃污染程度无明显下降,但区域内PAHs来源从以煤燃烧为主转变为以油燃烧为主,这种近期能源结构的转变在沉积速率较快的珠三角河流及伶仃洋表层沉积物中得到反映.
|
|
|
|
1 |
陈社军,麦碧娴,曾永平,罗孝俊,余梅,盛国英,傅家谟;珠江三角洲及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9期 |
2 |
刘国卿;彭先芝;张干;祁士华;邹世春;李向东;;南岭山地湖泊多环芳烃的大气沉降历史记录[J];地球化学;2007年04期 |
3 |
马瑾;邱兴华;周永章;朱彤;;东莞市农业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4 |
宋玉芳,孙铁珩,张丽珊;土壤-植物系统中多环芳烃和重金属的行为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5年04期 |
5 |
聂麦茜,张志杰,孙先锋,雷萍;特效黄杆菌对蒽菲芘的降解性能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1年05期 |
6 |
张建立,潘懋,钟佐燊,汤鸣皋;山东淄博煤矿区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初步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年02期 |
7 |
吴启航,麦碧娴,陈永亨;珠江广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富集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8 |
杨佰娟;郑立;陈军辉;张新庆;黎先春;王小如;;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
9 |
思显佩;曹霞霞;熊建功;;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进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0 |
杜寒春;徐慧;黄岛平;陈建红;蒋艳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多环芳烃[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
11 |
余洪;常缨;叶晓云;季宇飞;高师匀;曲明昕;;贵州百花湖水体中多环芳烃的环境演化[J];贵州科学;2010年03期 |
12 |
杨培桃;;白银市郊区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初步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1期 |
13 |
吴丹;多环芳烃的滤纸基质室温磷光法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8年03期 |
14 |
姜霞,井欣,高学晟,区自清;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9期 |
15 |
章汝平;何立芳;;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法快速同时分析芴、咔唑、苯并[α]芘和苝[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2期 |
16 |
郑乐;刘宛;李培军;;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基因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7年03期 |
17 |
陈春云;岳珂;陈振明;周晓云;赵洪启;;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7年06期 |
18 |
张鹏;张蓓;刘芳;刘智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降解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
19 |
Ronald G. Harvey;田丰;;多环碳氢化合物和癌症[J];世界科学;1983年10期 |
20 |
宋玉芳,许华夏,任丽萍;两种植物条件下土壤中矿物油和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修复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