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渤海龙口湾沉积物中烃类物质的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价

邹艳梅  李沅蔚  纪灵  杨国华  赵世钦  王传远  
【摘要】: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函[2011])的实施,龙口湾的海洋开发活动得到空前发展,人类活动不仅影响了其潮汐和沉积环境,也使石油类成为该海域主要污染物之一.采用网格布点法采集了龙口湾表层(0~5 cm)沉积物样品,使用GC-MS对烃类物质(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进行研究,通过其特征参数和比值丰度识别沉积物中有机物来源及污染排放源,并对沉积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参数碳优势指数(CPI_(25-35))最大值为1.5(4),陆海比(TAR)和海洋与水生输入比(P_(mar-aq))的范围分别为0.15~1.08和0.28~0.74,指示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海源性浮游动植物贡献较大;n C_(16)指数[w(∑C_(11-36))/w(nC_(16))]最大值为20.76(30),且71%站位的天然正构烷烃比率(NAR)值小于0,说明海洋开发活动造成了石油类污染物注入.沉积物中2环、3环PAHs(多环芳烃)的占比均超过50%,16种PAHs的总浓度范围为460.03~2 448.29 ng/g,平均值为1 328.60 ng/g,且86%的站位达到PAHs的中度、重度污染;PAHs的特征比值分析指示,龙口湾沉积物中PAHs属于石油和燃烧源的混合来源.以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基础,与加拿大土壤质量指南比较,结果显示低分子量PAHs(Acy、Ace、Flu、Phe和Ant)偶尔会产生生态危害;致癌性PAHs比重(∑Car-PAHs)和Ba P毒性当量(TEQ_(BaP))综合评价表明,在当前的经济开发活动下龙口湾沉积物中PAHs具有一定的潜在毒性,但处于安全水平内.研究显示,龙口湾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属于陆源、海源和石油烃混合来源;PAHs主要属于石油和燃烧源的混合来源,其生态风险处于安全水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黄芳;黄亮;张国森;;东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J];地球与环境;2018年01期
2 唐运千,杨展雄;浙江沿海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1987年04期
3 曹正梅;郎印海;薛荔栋;刘爱霞;;黄河入海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分布特征及来源[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0期
4 江锦花;董官真;;海洋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源解析[J];水资源保护;2008年05期
5 田蕴,郑天凌;应用双层平板技术评估海水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芘的污染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年01期
6 江锦花;;台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富集规律及来源[J];海洋通报;2007年04期
7 黄宏;黄长江;陈图锋;朱爱意;;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海洋沉积物样品多环芳烃分析中的运用[J];海洋技术;2006年01期
8 金彬明;江锦花;;台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富集规律及来源(英文)[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8年01期
9 张先勇;王轶;杨宝;刁晓平;;海口湾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及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2期
10 杨永亮,麦碧娴,潘静,殷效彩,李凤业;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J];海洋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11 黎平;刁晓平;赵春风;郑鹏飞;冯少君;王富强;;洋浦湾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01期
12 魏海峰;田山川;赵肖依;刘长发;周集体;;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对三种多环芳烃的富集动力学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9年05期
13 戴敏英,周陈年;渤海湾水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分布[J];海洋科学;1983年04期
14 宋虹;;海洋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9年09期
15 程远梅;祝凌燕;田胜艳;梁贤伟;;海河及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1期
16 李先国;阎国芳;周晓;虢新运;王岩;刘金燕;;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海水中的多环芳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7 韩彬;蒋凤华;李培昌;张新庆;宋转玲;王小如;;南黄海中部海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源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18 杨佰娟;郑立;蒋凤华;孙承君;;一种燃料油模拟自然风化条件下其含硫多环芳烃组分的变化[J];海洋科学;2016年04期
19 杨展雄,唐运千;长江口海域气溶胶中多环芳烃[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宁静;石学法;刘季花;黄朋;;辽东半岛西部海域沉积物多环芳烃分布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宝;刁晓平;周海龙;张先勇;曹佳;谢嘉;杜俊俏;;海口湾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先勇;杨宝;刁晓平;周海龙;曹佳;;海口湾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静静;陈微微;黄鹏;洪清泉;董慕佳;聂森艳;蔡明刚;;白令海及其以北北冰洋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及来源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刘良英;韦高玲;曾永平;;多环芳烃在中国沿海大陆架沉积物中的分布——陆源人为活动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卢腾腾;林钦;柯常亮;孙润霞;;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崔振昂;黄向青;;广西钦州湾-北海近岸沉积物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及来源分析[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8 王雅玉;周溶冰;秦华伟;王佳凯;吴卫红;谢正苗;;舟山摘箬山岛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来源与风险评价[A];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刘星;王震;马新东;林忠胜;徐恒振;姚子伟;;原油与重质燃料油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主成分分析[A];中国科协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惠艳;史长义;马生明;胡树起;;珠江口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6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军伟;深海多环芳烃降解菌Celeribacter indicus P73~T降解荧蒽和菲的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黄亮;长江及东海沉积物中的黑碳分布及与多环芳烃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蓬;渤黄海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及其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解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4 吴莹;渤黄东海及其若干河口的烃类有机地球化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方杰;浙江沿海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的分析与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邓伟;南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脂肪烃与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杨佰娟;以含硫多环芳烃和金刚烷为标志物的海洋溢油鉴别新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吕晓霞;黄海沉积物中氮的粒度结构及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9 骆汀汀;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粉质沉积物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
10 蒋东辉;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莹;多环芳烃在微塑料聚苯乙烯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7年
2 王玉洁;广西茅尾海底泥中氯代多环芳烃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3 刘娜;人类活动影响下江苏省典型海岸带多环芳烃分布特征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4 王薇;大连湾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指纹特征[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李泽利;锦州湾沉积物典型有机物组成及来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刘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渤海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与来源解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勾倩倩;近岸海域石油类和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大学;2016年
8 刘贝贝;深圳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初探[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9 曹芳;青岛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来源解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卢腾腾;广东沿海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万明;我国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获突破[N];大众科技报;2005年
2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刘咸德;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N];中国环境报;2000年
3 特派记者 兰圣伟;我首次在印度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物[N];中国海洋报;2015年
4 兰圣伟;我国首次在印度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物[N];中国矿业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