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源对克雷伯氏菌NⅢ2分泌絮凝剂特性的影响
【摘要】:实验研究了蔗糖为碳源,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等氮源对NIII2发酵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起始pH值为7.50,以硝酸钠为氮源,发酵液pH会上升,升至7.60~8.34时,NⅢ2菌株开始大量分泌微生物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可达7.5 g/L,该产量是目前报道的克雷伯氏菌产絮凝剂的最高值。脲为氮源,pH则下降,降至5.04~6.49时,大量分泌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达5.2 g/L。蛋白胨、氯化铵和硫酸铵等为氮源时,pH下降十分明显,pH小于3.71时有絮凝剂分泌,发酵72 h产量约2.0 g/L或更小。以硝酸钠和脲为氮源时,发酵液中有黄色物质分泌,该黄色物质出现或黄色逐渐加深,是NIII2菌高产絮凝剂的标志。除硫酸铵外,其他氮源发酵所产絮凝剂为O-糖蛋白。当以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为氮源时,絮凝剂中蛋白的含量分别为9.55%、33.28%、19.39%、13.81%和15.51%,且蛋白含量越高,絮凝剂活性越大。
|
|
|
|
1 |
柴晓利,陈洁;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1年02期 |
2 |
邓述波,胡筱敏,罗茜;高效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
3 |
汤琳,朱刚,张锦平;环境条件对苏州河氨化功能菌群生长的影响[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S2期 |
4 |
戴传超,袁生,李霞,陆玲;头孢霉(Cephalosporiumsp.)发酵生产α-亚麻酸[J];江苏农业学报;2001年02期 |
5 |
时红,牛志卿,李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研究[J];生物技术;2003年01期 |
6 |
宫小燕,王曙光,栾兆坤,贾智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优化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2期 |
7 |
荣辉;黄惠琴;鲍时翔;;几种不同碳、氮源对隐甲藻生长及二十二碳六烯酸产量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讯;2007年06期 |
8 |
韩莉莉;卢育新;王赫;王延亮;丁小军;刘丽华;张庆林;;培养基组成对纤维堆壤菌产埃博霉素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6期 |
9 |
姜彬慧,王东军,胡筱敏,马汐平;二株曲霉产生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其絮凝特性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0 |
刘桂萍;刘长风;刘宁;;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1 |
李红;;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培养及产物性质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8年05期 |
12 |
张东辉;李培睿;李宗义;李宗伟;秦广雍;;絮凝剂高产菌株的离子注入诱变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
13 |
白雪飞;陈可泉;叶贵子;黄秀梅;李建;姜岷;;发酵产丁二酸过程中废弃细胞的循环利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
14 |
胡尚勤;王汉臣;刘天贵;;高产杆菌肽菌株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5 |
胡勇有,高健,黄晓武,吴宏海;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出的因素[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6 |
李振国,刘锋;温度对滨州地区第五代棉铃虫的影响[J];山东气象;1998年03期 |
17 |
余志伟,邓其祥,吴毅;锦屏一级电站工程对鸟兽的影响预测[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8 |
张海平;水、牛奶对于正常人门静脉血流的影响[J];山西临床医药;2000年08期 |
19 |
李少丹,冯炳辉;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因素[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20 |
樊明涛,李亚琴;百里香提取物抑菌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