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氮源对克雷伯氏菌NⅢ2分泌絮凝剂特性的影响

郭安剑  聂麦茜  邢健  武贤智  陈兴都  
【摘要】:实验研究了蔗糖为碳源,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等氮源对NIII2发酵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起始pH值为7.50,以硝酸钠为氮源,发酵液pH会上升,升至7.60~8.34时,NⅢ2菌株开始大量分泌微生物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可达7.5 g/L,该产量是目前报道的克雷伯氏菌产絮凝剂的最高值。脲为氮源,pH则下降,降至5.04~6.49时,大量分泌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达5.2 g/L。蛋白胨、氯化铵和硫酸铵等为氮源时,pH下降十分明显,pH小于3.71时有絮凝剂分泌,发酵72 h产量约2.0 g/L或更小。以硝酸钠和脲为氮源时,发酵液中有黄色物质分泌,该黄色物质出现或黄色逐渐加深,是NIII2菌高产絮凝剂的标志。除硫酸铵外,其他氮源发酵所产絮凝剂为O-糖蛋白。当以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为氮源时,絮凝剂中蛋白的含量分别为9.55%、33.28%、19.39%、13.81%和15.51%,且蛋白含量越高,絮凝剂活性越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柴晓利,陈洁;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1年02期
2 邓述波,胡筱敏,罗茜;高效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3 汤琳,朱刚,张锦平;环境条件对苏州河氨化功能菌群生长的影响[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S2期
4 戴传超,袁生,李霞,陆玲;头孢霉(Cephalosporiumsp.)发酵生产α-亚麻酸[J];江苏农业学报;2001年02期
5 时红,牛志卿,李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研究[J];生物技术;2003年01期
6 宫小燕,王曙光,栾兆坤,贾智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优化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2期
7 荣辉;黄惠琴;鲍时翔;;几种不同碳、氮源对隐甲藻生长及二十二碳六烯酸产量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讯;2007年06期
8 韩莉莉;卢育新;王赫;王延亮;丁小军;刘丽华;张庆林;;培养基组成对纤维堆壤菌产埃博霉素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6期
9 姜彬慧,王东军,胡筱敏,马汐平;二株曲霉产生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其絮凝特性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刘桂萍;刘长风;刘宁;;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1 李红;;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培养及产物性质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8年05期
12 张东辉;李培睿;李宗义;李宗伟;秦广雍;;絮凝剂高产菌株的离子注入诱变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13 白雪飞;陈可泉;叶贵子;黄秀梅;李建;姜岷;;发酵产丁二酸过程中废弃细胞的循环利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14 胡尚勤;王汉臣;刘天贵;;高产杆菌肽菌株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5 胡勇有,高健,黄晓武,吴宏海;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出的因素[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16 李振国,刘锋;温度对滨州地区第五代棉铃虫的影响[J];山东气象;1998年03期
17 余志伟,邓其祥,吴毅;锦屏一级电站工程对鸟兽的影响预测[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18 张海平;水、牛奶对于正常人门静脉血流的影响[J];山西临床医药;2000年08期
19 李少丹,冯炳辉;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因素[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0 樊明涛,李亚琴;百里香提取物抑菌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家军;胡继伟;张勇;黄先飞;李存雄;;稀土金属离子对烟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章之蓉;谢瑞生;陈廷超;;超声波对鱼类发育生长的影响[A];首届粤港生物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吕瑞华;朱明远;陈尚;李瑞香;李保华;夏滨;越川海;;围隔内磷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张俊祥;范成鹏;朱石桥;李菁芳;黄劭毅;张珞珍;方呈祥;;SOD对λ原噬菌体紫外诱导的影响[A];首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安华章;周俊;陈玮琳;于益芝;张明徽;曹雪涛;;高热对LPS激活的TLR4信号转导的影响[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付世新;梁海涛;朱世成;王哲;张艳宇;刘国文;;竞争性RT-PCR法检测铜对CtrlmRNA表达的影响[A];2003全国家畜内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7 曲华;吴文周;安美文;滕维中;;基底加载时波形及应变幅度对细胞生长、增殖与铺展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孙存华;杜伟;金会丽;王东升;陈湘玲;徐新娜;;干旱胁迫对藜叶片干旱诱导蛋白[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涂金花;;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A];武汉市第三届学术年会——两型社会与水生态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戴宏;刘玉龙;周剑影;;rhIL-8受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新贵;玫瑰茄悬浮细胞合成花青素的光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8年
2 王泽港;1,2,4-三氯苯和萘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王培磊;胁迫因子对杜氏藻(Dunaliella)生长及其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范丙全;北方石灰性土壤中青霉菌P8(Penicillium oxalicum)活化难溶磷的作用和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5 梁英;海洋硅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钟传青;解磷微生物溶解磷矿粉和土壤难溶磷的特性及其溶磷方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张爱利;酿酒酵母TOR/Sch9对Ras-cAMP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缑敬轩;几丁质及高附加值产物酶法生产关键技术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艳;舍宾(SHAPING)形体训练对中青年女性部分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芳;SO_2对作物的伤害反应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3 林杨;主要有害外来植物对长沙市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4 朱战强;光强和施肥对红车轴草生长、养分吸收及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宇飞;二苯甲酮对斑点叉尾鮰鱼卵巢细胞生长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刚磊;微生物絮凝剂高效菌种的筛选、培养条件优化及在污水中的应用[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7 隗银萍;产絮凝剂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复合菌群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8 母波;人工诱发烟草类根瘤的生理生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仰锐;有机酸、EDTA对Cd污染土壤上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欧美珊;东海原甲藻的氮营养生理[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资料;给植物基因编码[N];湖北科技报;2004年
2 平凡;食品生物技术进军三大领域[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