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海娟;马放;沈耀良;;DO和pH值在短程硝化中的作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1期 |
2 |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曾薇,隋铭皓;以DO、ORP、pH控制SBR法的脱氮过程[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4期 |
3 |
高杰,单凤君;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炼油污水[J];辽宁化工;2004年07期 |
4 |
王淑莹,曾薇,董文艺,杜红,陈韬;SBR法短程硝化及过程控制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10期 |
5 |
邹笑蓉,李宏敏,梁衷华,于鸿雁,逄江华,于晖;污泥膨胀控制实例[J];给水排水;2003年07期 |
6 |
陈超;徐国勋;曾林慧;吴晓坤;;DO对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7 |
吴燕华,王金如;河流综合水质模型QUAL2E在通惠河的应用[J];水资源保护;1995年01期 |
8 |
曾薇!150090哈尔滨市南岗区河海路202号,王淑莹!150090哈尔滨市南岗区河海路202号,高景峰!150090哈尔滨市南岗区河海路202号,李探微!150090哈尔滨市南岗区河海路202号,彭永臻!150090哈尔滨市南岗区河海路202号;SBR法处理啤酒废水COD与DO的相关关系[J];给水排水;2000年05期 |
9 |
李秀玮,彭永臻,王淑莹,李世明;以DO作为SBR法处理工业废水反应时间的控制参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0 |
周健,龙腾锐,苗利利;胞外聚合物EPS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
11 |
林卫强,李适宇;夏季伶仃洋COD、DO的垂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12 |
纪玉玲;“You do,you learn”的启示[J];化学教育;2002年11期 |
13 |
彭永臻,曾薇,李探微,高景峰;污水处理系统的在线模糊控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14 |
孙剑辉,崔延瑞,孙瑞霞;SBR法处理碱法草浆造纸废水和味精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10期 |
15 |
邱雷,卢秋珍;SBR污水处理技术[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年04期 |
16 |
王梅;地表水BOD_5的快速预测预报[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1期 |
17 |
刘瑞祥,常惠丽;漳河水系浊漳河段水域水温、DO、BOD_5值特征分析[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
18 |
高春娣,王淑莹,彭永臻,殷波;DO对有机物降解速率及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5期 |
19 |
张小玲,彭党聪,王志盈,袁林江;低DO紊动床内有机物对硝化过程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5期 |
20 |
曾薇,彭永臻,王淑莹;以DO、ORP、pH作为两段SBR工艺的实时控制参数[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