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西安市降水化学组成及来源解析

侯思宇  邱晨晨  丁铖  王国祯  于兴娜  
【摘要】:为研究西安市大气降水污染特征以及来源,对2000—2017年西安市城市站和背景站大气降水组分、沉降以及来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7年西安市大气降水酸性较弱,城市站的大气降水电导率高于背景站,表明城区降水污染较严重.城市站主要无机酸离子为NO~-_3和SO_4~(2-),主要碱性离子为NH~+_4和Ca~(2+),而背景站的主要酸性和碱性离子分别为NO~-_3和Ca~(2+).由SO_4~(2-)和NO~-_3的比值表明近年来西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类型由燃煤型向混合型转变的趋势.从湿沉降量上分析,背景站硫和氮的湿沉降量远小于城市站,表明西安市城市地区的大气硫和氮污染问题更严重.城市站和背景大气降水离子的来源除了扬尘、农业、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排放,城市站和背景站大气降水离子的来源还分别有海盐和生物质燃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宋卫华;李清芳;李莹莹;姚靖;王文芳;;黔江区降水化学组份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年06期
2 石敏;张青新;彭跃;纪晓明;于宁;陈宗姣;;抚顺市分段降水化学研究[J];北方环境;2011年09期
3 王俊英;郝欣欣;甄文栋;王菁;慕金波;;青岛市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3期
4 任仁,米丰杰,白乃彬;中国降水化学数据的化学计量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谢娜;薛丽洋;;中国七大区降水化学特性的空间差异及成因[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6 丁玉兰;宋艳君;阎毅;;承德市降水化学特性分析[J];北方环境;2011年09期
7 周竹渝,陈德容,殷捷,张晚凉;重庆市降水化学特征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8 朱玉;抚顺市降水化学组份特征分析[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年05期
9 郑丽燕;;2011~2015年南平市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年07期
10 沈济,赵倩雪,佟玉芹,王德春,杨淑兰,陈攀江;广元地区降水化学事件研究[J];环境化学;1991年01期
11 李金香;李峰;;北京市一次沙尘过程中降水化学组分的监测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12期
12 徐莉;;十二五期间泰州市降水特征分析[J];污染防治技术;2017年04期
13 廖桢,刘明华;遵义市中心城区降水化学特征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4 周来东;陈晓鸣;;因子分析法用于降水化学组分地域分布的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1992年06期
15 唐蓉;王体健;石春娥;邓学良;陈汝龙;;合肥市降水化学组成成分分析[J];气象科学;2012年04期
16 王小月,张书贵;芜湖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17 孙玉鹏,刘运英,柯静,姚龙;我国沿海和西北地区降水化学特性的分析[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8 李相文,李雪莱;赤峰市、郊两区降水化学组份特征分析[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文娟;杨复沫;鲁群岷;陈刚才;;重庆涪陵降水化学组成及时间变化特征[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2 何琴;吴加禄;;广元市降水化学组成和来源分析[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6年
3 徐辉;;大连市酸雨形成机制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4 徐敬;张小玲;徐晓斌;丁国安;颜鹏;于晓岚;程红兵;周怀刚;;上甸子本底站湿沉降化学成分变化与来源解析[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赵晓韵;李金娟;郭兴强;王红宇;孙哲;;贵州典型酸雨城市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特征[A];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S05 大气污染与控制[C];2013年
6 毛欣;商博;贾曼;刘菁;;山东省城市降水质量现状及趋势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黄杰;康世昌;张强弓;郭军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大气汞湿沉降研究[A];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S12 重金属污染与修复[C];2013年
8 徐梅;祝青林;王丽娜;朱玉强;;京津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5年
9 宋雪娟;朱健;王慧琴;付格娟;;西安市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10 王雁;李明明;闫世明;李莹;张逢生;;山西省2012年酸雨特征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付晓萍;模拟酸雨对6种城市绿化植物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杜建飞;上海酸雨物理化学特征及氮湿沉降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田福林;受体模型应用于典型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来源解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蒋益民;湖南省城市与森林的大气湿沉降化学及其作用机理[D];湖南大学;2005年
5 袁洁;汉江流域上游氮污染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来源解析[D];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7年
6 朱佳雷;长三角城市大气汞理化特征及来源贡献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璇;天津市降水化学组成及特征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2 姜微;化学计量学在降水化学数据分析及建模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3 梅自良;成都市区降雨化学组成及酸雨成因综合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进;北京城区大气降水水质特征分析[D];济南大学;2016年
5 刘萍;江西省酸雨的氢、氧、硫同位素特征及成因探讨[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6 朱海燕;桂林市大气降水酸性成因及来源解析[D];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
7 王燕;中国东南部典型城市降水化学特征和硝酸盐源解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8 孙启斌;南昌市大气降水化学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8年
9 林桦;开化县酸雨沉降状况、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张国森;大气的干、湿沉降以及对东、黄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童曙泉;我国沙尘抑制邻国酸雨[N];北京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张倩;科学认识酸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记者 赵贝佳;我国酸雨呈减少趋势[N];人民日报;2019年
4 记者 杜仲莹;酸雨出现频率为零[N];昆明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江瑜;南京酸雨没以前“酸”了[N];南京日报;2015年
6 本报记者 李禾;天降酸雨该如何应对?[N];科技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奇锋;酸雨来袭谁的眼泪在飞[N];广东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刘垠;酸雨有点小刺激 没有大伤害[N];大众科技报;2010年
9 记者 李江天;10月我省酸雨频次明显高于去年同期[N];辽宁日报;2009年
10 ;面积不变:酸雨区域占30%[N];科技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