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表层雪中含氮离子季节变化特征

王圣杰  张明军  王飞腾  李忠勤  李亚举  
【摘要】:通过2004—2007年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采集的136个表层雪样品,分析了山岳冰川表层雪中主要含氮离子(NO-3与NH+4)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湿季表层雪中的含氮离子浓度一般比干季高,由于湿季NO-3与NH4+的输入量与流失量均较大,因此湿季浓度波动比干季更强烈.气溶胶与表层雪中的NO-3浓度在干季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湿季相关性差,而NH+4浓度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表层雪中含氮离子浓度大多高于极地和青藏高原,原因在于本研究区受粉尘输入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红;张瑛;Markus C.Schmid;Toine Smits;赵振华;;淡水水体底泥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原位鉴别[J];环境科学;2006年07期
2 贺纪正;张丽梅;;氨氧化微生物生态学与氮循环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3 刘从玉;李传红;陈青;张桂华;潭镇;蔡玉巧;柴夏;;草型湖泊与藻型湖泊水体中氮的组成和循环方式——惠州南湖水生态修复与构建工程前后的水体氮营养变化[J];污染防治技术;2009年04期
4 刘晶静;吴伟祥;丁颖;石德智;陈英旭;;氨氧化古菌及其在氮循环中的重要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8期
5 秦中,陈蕾;两湖(库)的氮循环及富营养化[J];贵州水力发电;1996年01期
6 张东升;史学正;于东升;黄标;赵永存;黄耀;Ingrid born;Martin Larsson;;城乡交错区蔬菜生态系统氮循环的数值模拟研究[J];土壤学报;2007年03期
7 宗虎民;户江涛;王菊英;马德毅;;氟苯尼考对海洋沉积物中氮循环的影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黄钰铃;罗广成;李靖;;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4期
9 汪芳;牟瑞芳;侯祥宁;;湿地氮素的生物传输过程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2期
10 吴伟,周国勤,杜宣;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池塘水体氮循环细菌动态变化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光熹;朱兆良;;人为活动对氮循环的冲击[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陈洪滨;孙二林;吕达仁;;对流层顶季节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赵双菊;张一平;于贵瑞;宋清海;孙晓敏;;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晴天CO_2交换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任雪娟;;东亚上空天气尺度瞬变扰动活动和温带急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吴爱群;乔光建;;朱庄水库水环境时空变化规律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魏劲松;;SKI-400B异构化催化剂的首次再生[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高丽洁;张美根;;东亚地区对流层臭氧季节变化特征模拟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齐艳军;;北半球夏季热带印度洋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季节活动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季风及其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张苏平;杨育强;王新功;魏建苏;;低层大气季节变化及其与黄海雾季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任雪娟;楚翠娇;杨国杰;;东亚上空天气尺度瞬变扰动活动和温带急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明磊;三峡地区小流域氮循环及其对水体氮含量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明生;水旱轮作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郭雪莲;三江平原不同水位梯度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循环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贺秋芳;青木关地下河岩溶系统中的氮循环及其相关微生物作用与示踪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刘茜霞;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耦合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王秀斌;优化施氮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素循环与平衡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梅雪英;城市草坪温室气体通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颜梅;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热力学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董丽娜;初夏至盛夏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及其异常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10 李佳霖;典型河口区沉积物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瑛;淡水底质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原位鉴别及培养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孟祥新;南海暖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李小亮;浅水湖泊氮磷转化规律的数值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杨俊;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D];西南大学;2009年
5 王文娟;东中国海表层悬浮体分布的遥感反演及输运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张坤兰;北太平洋波浪输运和西边界流的季节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张玉铭;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素循环与平衡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吴雪仙;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氮循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9 刘海龙;中国近海海面通量的气候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10 郝丽萍;成都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热岛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艳红;人类活动影响氮循环[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记者  张永超;“氮循环”致癌假说得到验证[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四川省青神中学 石井洪;浅谈“氮循环”的复习[N];学知报;2010年
4 周环 段园晖 朱英辉;食管癌病因研究——我国重大原创成果[N];健康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朱广菁 实习记者 闫松 甘勃;消除臭氧洞仅仅禁氟是不够的[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胡成波;养猪巧用腊雪好处多[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黄抗生;生态透支 我们该怎样补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8 铁铮;遏制氮破坏生态环境[N];科技日报;2005年
9 铁铮;朱兆良建议:遏制氮破坏生态[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10 通讯员 朱伟光 杨海娣;专家呼吁注重有机质转移对土壤环境的破坏[N];湖北科技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