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五种微囊藻毒素

吴斌  丁涛  刘飞  王勇为  
【摘要】: <正>近几十年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日益加剧,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包括水源水库水在内的淡水水体经常发生蓝藻水华.有害藻类水华的频繁发生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据2004年资料,已从不同藻株中分离、鉴定了70多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韩志国,武宝玗,张冬鹏;淡水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监测技术[J];中国环境监测;2001年06期
2 袁志勇;朱红惠;霍光华;冯广达;;微囊藻毒素生物合成及其检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2年05期
3 张玮;赵以军;孙茜;肖慈琼;李祝;;浮水草本浮萍对微囊藻毒素影响的试验[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4 闫海,潘纲,张明明;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2年11期
5 梁佳;曹明明;;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J];地下水;2010年02期
6 高政权;孟春晓;;淡水水体中蓝藻水华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7 王菲凤;;蓝藻水华微囊藻毒素的环境归趋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年04期
8 傅晓钦;徐能斌;朱丽波;赵倩;慎迪飞;;宁波市饮用水源地爆发蓝藻水华时微囊藻毒素的污染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8年06期
9 俞洁;马勇;;浙江省蓝藻水华应急与预警监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3期
10 张哲海;梅卓华;孙洁梅;欧阳夏骏;;玄武湖蓝藻水华成因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年02期
11 许文全;;水库如何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的大量暴发[J];科学养鱼;2011年04期
12 周兵;蔡小莉;杨欣欣;王森;;蓝藻水华爆发成因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年01期
13 应佳薇;张菁;张丽娜;;关于蓝藻危害与防治[J];广东化工;2017年11期
14 晏成明;;开平镇海水库蓝藻水华综合防治措施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年20期
15 包小峰;卢彦;朱彤阳;沈萍萍;;含微囊藻毒素的蓝藻水华提取物对小鼠抗氧化酶的毒性作用(英文)[J];水生生物学报;2007年06期
16 ;蔷薇湖应急水源地蓝藻水华防控研究[J];江苏水利;2020年03期
17 张庭廷;张胜娟;;微囊藻毒素的危害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奕;白雪;程凯;方志慧;赵以军;;微囊藻毒素对浮萍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崔松云;李显鸿;黄辉曦;王惠杰;;2015年滇池蓝藻水华爆发原因及对策研究[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崔松云;李显鸿;黄辉曦;王惠杰;;2015年滇池蓝藻水华爆发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4 许川;舒为群;;微囊藻毒素污染状况、检测及其毒效应[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崔松云;李显鸿;;2015年滇池蓝藻水华爆发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A];湖泊湿地与绿色发展——第五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5年
6 杭鑫;李亚春;谢小萍;;气象条件对太湖蓝藻水华的影响分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1 新一代气象卫星技术发展及其应用[C];2016年
7 史绵红;肖莆;朱余;;蓝藻水华原位水质预警监控指标体系的优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8 陈东妮;徐进;;浅谈蓝藻水华及其防治措施[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张德林;李军;步春花;张佳婷;薛正平;;淀山湖蓝藻爆发的气象条件分析与预警初探[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10 谭文华;李仁辉;;武汉东湖蓝藻水华监测及超微蓝藻多样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岩山;蓝藻水华对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蓝藻生物质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鲁韦坤;滇池蓝藻水华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及预警模型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3 朱枭强;典型微囊藻毒素快速检测新方法的探索[D];暨南大学;2016年
4 尹黎燕;微囊藻毒素对高等植物的生态生理学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5 李莉;微囊藻毒素对滤食性鱼类影响的毒理学实验和野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6 刘碧波;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及其在水、沉积物和农田中的环境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7 杨华;巢湖和太湖微囊藻毒素的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8 陈隽;肝毒性微囊藻毒素在巢湖和太湖水生动物体内的生物富集及对水产品安全性的潜在威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9 李嗣新;微囊藻毒素的生态学和毒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10 杨翠云;微囊藻毒素对微生物的生理生态学效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达;基于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蓝藻水华生态学研究[D];天津农学院;2018年
2 薛天一;苏州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3 余茂蕾;太湖蓝藻水华空间堆积特征及其对控藻工程的影响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年
4 李星;蓝藻水华对太湖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5 袁兆杰;基于案例图像特征的ETM+图像中湖泊蓝藻水华的识别[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玮璐;滇池草海蓝藻水华消亡的磷释放机制及对水体磷浓度的贡献[D];云南大学;2017年
7 林协昌;BiOBr基漂浮型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抑藻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年
8 赵丹;典型内陆湖库蓝藻水华遥感监测[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9 夏晓瑞;国产卫星遥感影像中太湖蓝藻水华的信息提取[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卫涛;微囊藻毒素的分离、分析和制备[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秦志伟;蓝藻水华:从哪儿来,到哪儿去?[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记者 孙潇;滇池蓝藻水华规模较去年明显降低[N];昆明日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浦美玲;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形势严峻[N];云南日报;2017年
4 记者 晋晓慧 通讯员 彭冲;东湖水质从鱼儿嫌弃到可以游泳[N];长江日报;2017年
5 记者 周惠琼;“抢救”初显成效 蓝藻仍需严防[N];云南法制报;2017年
6 浦美玲;滇池蓝藻水华防控提早布置[N];云南经济日报;2017年
7 大理州环保局;大理全力推进洱海治理七大行动[N];中国环境报;2017年
8 记者 卢健;卫星遥感产品“直通”太湖流域[N];中国气象报;2017年
9 记者 黑毅鹤 实习生 王梦婕;州“七大行动”指挥部开展村镇“两污”治理专项检查[N];大理日报(汉);2017年
10 环境保护部水环境管理司 裴相斌;大数据是预测蓝藻水华的关键点[N];中国环境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