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一种新的信息融合功能模型

何友  薛培信  王国宏  
【摘要】:在分析了信息融合三级、四级和五级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融合分类的六级功能模型,分析和介绍了每级的含义及特点,并同时给出了该六级功能模型的逻辑处理流程。该模型综合了四级和五级模型的优点,对从检测到威胁判断的整个过程给出了清晰的划分,突出了精细化处理,避免了三级模型和四级模型的不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兵;基于分类及不确定墒的DS证据合成及判决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2 苏志东;;网络招生信息融合系统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3 王刚,魏守智,赵海;基于信息融合思想的水电仿真建模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年07期
4 林志贵,刘英平,徐立中,谈鹏程;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软件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15期
5 唐述;刘东;尹怡欣;;基于人工生命的信息融合开发平台的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徐华中;吴苏;刘念;;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交叉路口车流检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孙钦清;张元;廉飞宇;;证据理论在粮库储粮空洞检测中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年02期
8 刘同明,黄永峰,吴小俊;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融合系统的性能[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年12期
9 李伟生;王宝树;;实现态势估计的一种模板匹配算法[J];计算机科学;2006年05期
10 王梦倩;邵波;岳建华;;医学图像融合的应用与展望[J];医疗设备信息;2007年05期
11 唐卫东;刘昌鑫;李萍萍;卢章平;朱平;;基于信息融合的植物生长数字化构建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1期
12 关欣;衣晓;孙晓明;何友;;有效处理冲突证据的融合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1期
13 赵亚伟,马廷淮,李少波,张海盛;面向对象技术在信息融合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1年S1期
14 杨帆;杨瑞霞;赵玉刚;王忠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指纹与掌纹信息融合技术[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3期
15 华镕;;制造企业参考架构中的软件[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10年05期
16 罗志增,蒋静萍;应用模糊信息融合实现目标物体的分类[J];仪器仪表学报;1999年04期
17 曹辉,吴超仲,严新平;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驾驶模拟器中的应用[J];交通与计算机;2004年04期
18 刘健;孟庆君;;全球信息栅格与军事地理信息系统[J];测绘文摘;2005年02期
19 秦万广;杨帆;刘娅静;王忠礼;;模糊神经网络在指纹与手形信息融合技术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5期
20 陈爱群;关泽群;;基于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用于城市发展[J];测绘科技情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丽珍;李晓奇;;基于三种模糊积分的分类器方法及其改进[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许报;隋春明;王之一;;吉林电力有限公司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建江;;浅析TUXEDO例子程序bankapp[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C];2008年
4 何佳洲;;一种基于层次黑板模型的信息融合框架[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田雨;殷鹏;;军事通信抗干扰模拟训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6 龙宏伟;李碧;;常见的几种GIS软件功能及特点比较[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颂;魏立峰;;基于信息融合的身份识别技术[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曹洁;黄静;;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王培珍;杨维翰;陈维南;;图像边缘信息的融合方案研究[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10 朱京红;方帅;高明;方杰;;基于人工免疫模型的步态识别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良梅;基于信息融合的图像理解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唐克伦;三坐标机与立体视觉的系统集成与信息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胡昭华;基于粒子滤波的视频目标跟踪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培珍;光伏阵列故障状态的识别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金刚;三维扫描仪中三维信息获取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
6 乐静;基于坐标和图像技术的三维表面特征区域的检测[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雷建和;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人体运动分析与建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李雪妍;融合指纹和指静脉的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冯贵玉;人脸与掌纹识别的子空间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贾伟;掌纹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寓星;采用J2EE标准的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5年
2 王雷;基于信息融合的虚拟现实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3 王逊;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中智能自描述数据字典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4 龙林;基于多模态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张景彬;基于相关证据的信息融合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6 杨华;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7 周璐璐;图像的多区域分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李雪维;基于SAP系统的浙江电力HR模块研究与实施[D];浙江大学;2005年
9 姜甜;音频信号质量主、客观评价的计算机模拟[D];清华大学;2005年
10 邹飞勇;粗集理论在信息融合目标识别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军;具有复杂系统特征的运动目标多模多尺度自适应估计与辨识 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2 李宽宽 苏小和;陈国青看企业信息化[N];经理日报;2006年
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周密陶建华;与电脑面谈[N];计算机世界;2007年
4 民政部信息中心业务系统建设和数据分析部主任 夏洪畅;分布式应用+数据集中 构建民政救助系统[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5 记者魏双林 通讯员沈培;衡板ERP信息化项目二期工程启动[N];中国冶金报;2009年
6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维航;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航: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转型[N];中国电子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