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信息融合功能模型
【摘要】:在分析了信息融合三级、四级和五级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融合分类的六级功能模型,分析和介绍了每级的含义及特点,并同时给出了该六级功能模型的逻辑处理流程。该模型综合了四级和五级模型的优点,对从检测到威胁判断的整个过程给出了清晰的划分,突出了精细化处理,避免了三级模型和四级模型的不足。
|
|
|
|
1 |
何兵;基于分类及不确定墒的DS证据合成及判决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
2 |
苏志东;;网络招生信息融合系统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
3 |
王刚,魏守智,赵海;基于信息融合思想的水电仿真建模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年07期 |
4 |
林志贵,刘英平,徐立中,谈鹏程;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软件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15期 |
5 |
唐述;刘东;尹怡欣;;基于人工生命的信息融合开发平台的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6 |
徐华中;吴苏;刘念;;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交叉路口车流检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7 |
孙钦清;张元;廉飞宇;;证据理论在粮库储粮空洞检测中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年02期 |
8 |
刘同明,黄永峰,吴小俊;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融合系统的性能[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年12期 |
9 |
李伟生;王宝树;;实现态势估计的一种模板匹配算法[J];计算机科学;2006年05期 |
10 |
王梦倩;邵波;岳建华;;医学图像融合的应用与展望[J];医疗设备信息;2007年05期 |
11 |
唐卫东;刘昌鑫;李萍萍;卢章平;朱平;;基于信息融合的植物生长数字化构建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1期 |
12 |
关欣;衣晓;孙晓明;何友;;有效处理冲突证据的融合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1期 |
13 |
赵亚伟,马廷淮,李少波,张海盛;面向对象技术在信息融合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1年S1期 |
14 |
杨帆;杨瑞霞;赵玉刚;王忠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指纹与掌纹信息融合技术[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3期 |
15 |
华镕;;制造企业参考架构中的软件[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10年05期 |
16 |
罗志增,蒋静萍;应用模糊信息融合实现目标物体的分类[J];仪器仪表学报;1999年04期 |
17 |
曹辉,吴超仲,严新平;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驾驶模拟器中的应用[J];交通与计算机;2004年04期 |
18 |
刘健;孟庆君;;全球信息栅格与军事地理信息系统[J];测绘文摘;2005年02期 |
19 |
秦万广;杨帆;刘娅静;王忠礼;;模糊神经网络在指纹与手形信息融合技术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5期 |
20 |
陈爱群;关泽群;;基于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用于城市发展[J];测绘科技情报;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