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酸碱改性对生物炭吸附Cr(Ⅵ)性能的影响

赵洁  贺宇宏  张晓明  李琦  杨卫春  
【摘要】:生物炭因具有原料来源广泛、表面活性官能团含量丰富、性质稳定等特点,近年来,在环保领域作为重金属处理吸附剂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使用松木屑在碳化温度为40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简称AB400),并使用HNO_3、H_3PO_4、NH_3·H_2O、Ca(OH)_2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借助SEM、FTIR、BET、Boehm滴定法和Zeta电位测定等方法对改性前后AB400表征,并进行Cr(Ⅵ)吸附实验。改性后生物炭结构呈半穿透至穿透状圆形塌陷,存在微孔。酸性改性条件下,HNO3改性生物炭(简称AB400HNO3)、H3PO4改性生物炭(简称AB400H_3PO_4)中酸性官能团含量均有所升高,且生物炭p H均减小,其对应p Hpzc增大,而碱改性的生物炭则反之。对于Cr(Ⅵ)的吸附,酸性改性生物炭在整体上的吸附效果优于碱性改性生物炭,其中AB400H_3PO_4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容量从58. 48 mg/g提高至101. 82 mg/g。这是因为碱性改性生物炭表面为负电荷,与Cr(Ⅵ)的含氧阴离子相斥;而AB400HNO3微孔容积较小,圆形塌陷数量甚微,表面虽正电荷,但吸附性能不及AB400H_3PO_4。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李爱阳;宋楚华;蔡玲;;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对水中Cr~(6+)的吸附[J];过程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2 邹继颖;刘辉;;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J];环境工程;2014年02期
3 陈小燕;孙媛;王东;刘万毅;;糠醛渣对废水中Cr~(3+)的吸附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李成吾;李勇;高景龙;刘艳辉;;环氧树脂-腐殖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Cr(Ⅵ)性能[J];电镀与精饰;2010年12期
5 王国惠;;板栗壳对重金属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6 范树景;王春梅;封孝信;;天然及改性沸石对水中Cr~(6+)的吸附研究[J];非金属矿;2006年02期
7 肖宝清,夏畅斌;碳黑泥吸附Cr(Ⅵ)过程的研究[J];有色金属;2001年03期
8 赵晓明,汪红所,孙胜龙,丁蕴铮;改性膨润土去除水中Cr(Ⅵ)的实验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1999年02期
9 范俐俐;;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Cr~(6+)的改进[J];污染防治技术;2019年05期
10 王丹;许仕荣;陈益清;杨东宁;尹娟;;水铁矿纳米带的低成本合成及其去除Cr(Ⅵ)的研究[J];环境工程;2017年01期
11 林海;刘璐璐;董颖博;陈思;张海丽;田野;;田字草对重金属V、Cr胁迫的生理反应及其富集能力[J];环境工程;2016年S1期
12 郑超;彭辉婷;杨杰文;钟来元;;纳米氧化铁催化柠檬酸还原Cr(Ⅵ)及其土壤环境意义[J];环境化学;2016年11期
13 游少鸿;赵永臣;张庆军;林华;吴迪;王嘉捷;徐铭泽;;草酸对Cr胁迫下李氏禾解毒性能的影响[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2期
14 李喜林;王来贵;赵奎;狄军贞;;铬渣浸溶Cr(Ⅵ)溶解释放规律研究——以锦州堆场铬渣为例[J];地球与环境;2013年05期
15 侯明;张兴龙;路畅;陈如;;V(Ⅴ)、Cr(Ⅵ)单一和复合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岳锋;陈继;;离子液体在含Cr电镀废水治理中的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贵镇;王志楼;柳建设;时启立;谢学辉;;剩余污泥去除水中Cr(Ⅵ)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卜芳;郭建维;王琴;廖洋;刘鸿;;电沉积零价铁中性条件下还原去除Cr(Ⅵ)[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黄园英;刘菲;鲁雅梅;;零价铁去除Cr(Ⅵ)的批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矿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曲刚莲;马果花;沈永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CR的不确定度评定[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6 倪明;郑晓英;陈卫;陈瑜;王明阳;曹素兰;;低浓度Cr(Ⅵ)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特性的长期影响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7 费德君;赵立峰;文嘉杰;党亚固;罗妮;;乳状液膜法提取制革废水中Cr~(3+)[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8 高永娟;马腾;刘存富;蔡鹤生;;稳定同位素~(53)Cr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高永娟;马腾;刘存富;蔡鹤生;;稳定同位素~(53)Cr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10 张蔚萍;黄源;胡庆华;杨期勇;;改性花生壳对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红;异化铁还原对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降解磺胺类抗生素和还原Cr(Ⅵ)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2 段诗博;生物质基复合吸附剂与水溶液中Cr(Ⅵ)界面作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李平;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4 陈子方;工业糖浆原位修复Cr(Ⅵ)污染地下水反应机理及效能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方迪;制革污泥中Cr的生物淋滤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钟德来;环境因素对生物炭驱动As(Ⅲ)氧化或Cr(Ⅵ)还原及其固定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7 窦晶晶;Cd、Cr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赤子爱胜蚓的毒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郝强;强化稳定纳米零价铁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去除及其机理[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9 杨峰;Cr(Ⅲ)-有机酸配合物的氧化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迁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10 曹威;改性稻草去除水中SO_4~(2-)和Cr(Ⅵ)的特性和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永汉;改性牡蛎壳材料去除Cr(Ⅵ)离子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2 刘妍;糠醛渣去除水中Cr(Ⅵ)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刘惠静;球磨天然黄铁矿去除磺胺二甲基嘧啶和Cr(Ⅵ)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4 夏远涛;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对Cr(Ⅵ)的吸附机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年
5 李励殷;改性磁性荔枝壳吸附剂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6 邓智瀚;海藻酸钠改性FeS纳米颗粒处理Cr(Ⅵ)污染土壤的机理及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7 李华;2-羟基1,4-萘醌对希瓦氏菌(Shewanella xiamenensis)还原Cr(Ⅵ)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8 徐维杰;外源抗坏血酸(AsA)对小麦铬(Cr~(6+))毒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9 李东辉;纳米红磷的制备、改性及其光催化还原Cr(Ⅵ)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10 臧亚楠;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改性离子交换树脂D301及其对Cr(Ⅵ)的去除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