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俄国农村公社探究

陈宝江  
【摘要】: <正>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是俄国历史进程中新旧交替、激烈变动的转折时期。当时,西欧各地的农村公社已相继消亡,一些主要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俄国却与之不同,在全国范围内仍然保存着农村公社,腐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历史进步,因此,废除农奴制已是大势所趋。废除农奴制后俄国社会向何处去?围绕这一严峻问题,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其中以“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安之 ,张蕾莉 ,张淦荣 ,何伯仲;普希金创作道路上的光明与黑暗[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4期
2 左云鹏;;清代旗下奴仆的地位及其变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任奇正;;西欧封建社会形成问题的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白振声;清代维吾尔族封建农奴制经济的演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5 汤毓强 ,张均欧;反封建的战斗檄文——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6 严钟奎;;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J];历史教学;1981年03期
7 赵克毅;俄国农奴制废除前农村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8 臧仲伦;伪君子及其崇拜者——谈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斯捷潘奇科沃村及其居民们》[J];国外文学;1982年01期
9 袁少杰;两篇《狂人日记》的比较[J];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02期
10 佟锦华;卓如;;藏族民歌的特色[J];西藏研究;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冬雪;;屠格涅夫六十年代初的创作——《前夜》、《父与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张江华;;民主改革前墨脱门巴族的农奴制[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3 王玉平;;浅谈西藏封建农奴制[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4 曹成章;;德宏傣族的农奴制及其向地主经济过渡[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5 周朱流;;试论民族的传统观念与改革开放[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6 潘蛟;;略论等级制度的起源[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7 晁中辰;;朱元璋的农民思想意识对明初政策的影响[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祝瑞开;;宋代理学的启蒙思想和中华文化特色[A];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王录仓;;青海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动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范同寿;;试论明清之际的贵州经济发展[A];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谷延芳;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汪海霞;身背十字架的道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子敏;西藏寺院宗教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0年
2 王永强;晚年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新发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金吉华;试论德意志中世纪史上的三次垦荒运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帆;非正式制度对西藏经济制度变迁方式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2年
5 胡晓梅;康区乌拉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梁宝平;论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与虚无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玉敏;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必然性[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张兵;11-16世纪英格兰地租形态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段玉恩;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剖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会珍;论涅克拉索夫创作中的人民思想[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雪梅;去芜存精 面向现代[N];人民日报;2000年
2 庆海 雨林;法沐江河源[N];人民日报;2000年
3 记者 王建新 吴亚明 郑固固;西藏自治区负责人接受两岸记者采访[N];人民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李春雷;藏族文化在不断更新中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周春水;卡夫丁峡谷问题认识纠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6 尼玛次仁;达赖“西藏文化灭绝”论居心何在[N];西藏日报;2000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N];西藏日报;2000年
8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历史进步的恢宏画卷[N];人民日报;2001年
9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朗杰 多穷;达赖为何在西藏失去人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10 记者 龙松林 巫奕龙;西藏着力培养女干部发展女党员[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