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持续干旱与华北水危机

陈志恺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气候持续干旱,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因此,必须进一步研究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水资源量的复核和衰减原因分析,二是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的合理配置,四是海水淡化和利用,从而为缓解华北地区的水危机提供了科学对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志恺;持续干旱与华北水危机[J];海河水利;2002年01期
2 刘水泉;山西省缺水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J];山西水利;2002年01期
3 马镜娴,李艳;天水干旱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J];新疆气象;1998年06期
4 崔玉明,尚雄伟,王建强,姚智敏;东头份子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J];内蒙古水利;1999年01期
5 彭钧才,徐锋,袁声铭,陈雄;解决雷州半岛西南部干旱问题的探讨[J];水资源保护;2002年01期
6 高广林;干旱胁迫下水稻生育状态及产量的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1期
7 陈术兵;湘中地区干旱预报模型及应用——以双峰县为例[J];湖南水利水电;2003年03期
8 蔡守华;论我国农业防旱抗旱策略[J];海河水利;1996年03期
9 李林,张国胜,汪青春,时兴合,董立新,徐维新;青海地表水资源的变化及影响因子[J];气象;1999年08期
10 王建中;建设降雨集流补灌工程形成主动抗旱技术体系[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0年03期
11 关宏侠;针对当前旱情谈如何做好水利工作[J];水利发展研究;2002年08期
12 刘晓岩,薛建国;2003年旱情紧急情况下黄河水量调度工作综述[J];人民黄河;2003年10期
13 任杨俊,李建牢,赵俊侠;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研究综述[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1期
14 丛黎明,温立成;潘家口水库1999年汛期干旱频率分析[J];海河水利;2000年S1期
15 池毓榕;21世纪福建省抗旱问题及对策初探[J];水利科技;2000年S1期
16 李肇南;三明市人工增雨作业思考[J];水利科技;2005年02期
17 刘少才;;安托法加斯塔:世界最干旱的海港[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年09期
18 唐雪松,田建民;湘西自治州干旱规律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1997年02期
19 毛德祥;滇东地区1992年干旱分析[J];人民珠江;1998年05期
20 毛颖航;山西省防旱减灾浅析[J];山西水利;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玲;莫兴国;郑大玮;;基于NDVI遥感数据的华北平原农田蒸散量时空分布[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2 娄华君;李涛;王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量调蓄问题及对策[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建国;田永飞;赵玲玲;;对镇江干旱灾害的分析和评估[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费宇红;张兆吉;张凤娥;陈京生;陈宗宇;王昭;;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5 马金玉;刘晶淼;姜朝阳;;华北地区辐射收支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李江波;沈桐立;侯瑞钦;王山旗;孔凡超;;华北平原一次大雾天气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嘉世旭;刘昌铨;;华北地壳结构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8 戴明宏;王荣焕;王璞;;基于CERES—Maize模型春玉米水分优化管理决策[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梁季阳;;华北平原的水资源危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合理性分析[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10 周瑞良;;华北平原北部深层地下水活动及其对地温场的影响[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6)[C];198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歆;水孔蛋白与植物对干旱和低温胁迫响应关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2 胡立勇;油菜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王迎春;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任健;青杨组(Populus section Tacamahaca Spach)不同种对增强UV-B的反应差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5 朱林;碳同位素分辨率在春小麦节水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寇长林;华北平原集约化农作区不同种植体系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陈军胜;华北平原免耕冬小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刘云慧;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崔振岭;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王昭;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微量有机污染物淋溶迁移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超;聚丙烯酸类保水剂吸水特性及其应用效果[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2 白美兰;内蒙古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系统研究与设计[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刘玉英;茶树抗旱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陈骎;木质部汁液pH调控蒸腾速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潘焕宇;关于西北干旱地区游泳馆设计对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侯敬尧;利用无选择标记表达载体获得转TPS1基因的百脉根[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秀邦;基于NOAA/AVHRR卫星数据的农业干旱遥感监测预警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8 高峰;水稻AP2/EREBP类转录因子基因的功能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9 汪兴玉;黄土高原典型农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机制及对干旱的恢复力[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毕婷;高温干旱胁迫下水稻颖花蛋白质组学的应答响应[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赖臻;缓解水危机北京仍需靠自己[N];经济参考报;2010年
2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邹志鹏;墨西哥拉响水危机警报[N];人民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曹俊;花多少钱可以缓解水危机?[N];中国环境报;2011年
4 记者 姜岩 毛磊;水危机威胁人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苑基荣;水危机与“干厕所”[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杨子岩;令人心悸的全球水危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嘉瑞·怀特 编译 林永锋;核能或可拯救全球水危机[N];中国能源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何平;水危机 触目惊心![N];光明日报;2011年
9 姜帆;盐城水危机为后发达地区敲响环保警钟[N];中国改革报;2009年
10 建安;专家解读中国水危机[N];中华建筑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