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那他霉素的含量

刘月  王娅莉  张惠敏  于兰  安兰兰  
【摘要】: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那他霉素的含量,以C18柱(4.6 mm×250 mm,5μm)为分析柱,以醋酸铵缓冲液(取醋酸铵3 g,加水760 mL)-乙腈(760∶2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5℃,检测波长为303 nm。线性范围为0.04~0.3 mg/mL,线性方程为y=52 196 216x+202 922,r=1.000,加样回收率为99.73%,RSD为0.74%。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史红梅;尹卓容;蒋文强;;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金丝小枣环磷酸腺苷的含量[J];食品科学;2006年05期
2 沈建伟;杨晓燕;芦启琴;王环;王维恩;张晓峰;;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马铃薯叶提取物中茄尼醇的含量[J];分析试验室;2008年S1期
3 虞爱如,常文静,肖宏瑞;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桔及荔枝中RQA的残留量[J];卫生研究;1986年03期
4 张艳银;;分析天然食物中维生素B_2含量的灵敏的高压液相色谱法[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5 刘万忱;;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定量红天狗蘑菇中的鹅膏蕈氨酸及蝇蕈醇[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6年01期
6 朱浚明;;氯霉素的高压液相色谱分析[J];分析仪器;1982年03期
7 张晓林;;尿中酚的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5年03期
8 谷学林;陈文华;张宏伟;许春向;朱宽胜;董力明;;牛乳中利福平含量测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2年02期
9 吴文卫;周丹丹;;磺胺甲基异恶唑与铜离子的络合[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10 黄雪祥;;用涂DNP的玻璃纤维滤膜有泵或无泵采集空气中浓度在ppm以下甲醛的高压液相色谱测定[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6年03期
11 章凤萍;张学珺;;水中直链烷基苯磺酸盐的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J];金山油化纤;1992年04期
12 刘树廷;沈国励;;以乙酰螺旋霉素为载体的静松灵药物电极研究[J];化学传感器;1997年03期
13 丁建文;黄朝君;冯世秀;;食用合成色素的示波极谱法测定[J];卫生研究;1993年01期
14 罗际卫;刘怡伯;游逸群;吴安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白普洛芬[J];分析化学;2006年09期
15 李学梅;;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糖精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1989年03期
16 王惠宁;胡慧芳;俞濛;;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6β-乙酰氧基去甲茛菪烷眼药水含量[J];分析化学;1991年11期
17 张启华,聂梅;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法测定蜂蜜中蔗糖、葡萄糖含量差异的探讨[J];山东食品科技;2001年05期
18 管作武;华美;梁景成;都燕霞;陈萌;;相转移催化法合成β-内酰胺[J];有机化学;1988年01期
19 梁国娟;陈安齐;;4-氧-3-氮杂-三环[5.3.1.0~(2,5)]十一烷-9-甲酸甲酯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20 黄淑莲,陆展荣,叶能权;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对—硝基苯胺[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日安;田霆;曾绍;;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特拉津的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刘青春;樊永霞;秦卫东;;蛋白质用于毛细管电泳-电导法快速检测喹诺酮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伍贻康;;Brefeldin A的高效对映体选择性全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宋杨;周翔;;双酚类季铵盐小分子核酸交联剂合成及性质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胜;陆豪杰;杨芃原;;万古霉素与氨基酸非共价复合物的纳喷雾—串级质谱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6 王智睿;尹大力;;(3S,4S)-3-[1-(R)-(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4][(S)-乙酰基]氮杂环丁-2-酮的简便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任三香;陆慧宁;温汉辉;查庆民;;快原子轰击(FAB)离子化法测定头孢拉定的质谱及其裂解途径的解析[A];200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霞;袁琳;史学芳;;苯并噁唑杂芳基硫醚化合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黄伟;周中振;吴琼友;杨光富;;含杂环硫醚色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梁勇;焦雷;许家喜;;微波辅助合成反式并环β-内酰胺及其立体化学过程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微波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西照;新型β-内酰胺和甘草次酸杂环衍生物的研究及其核心偶极环加成反应的改进和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2 金薇;液相分离及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和化妆品中限用禁用物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倩;碳基纳米材料吸附溶解性有机物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伟;化学发光微流动注射分析芯片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刘成程;MβLs和VanX的纯化表征与新型荧光万古霉素的合成及其耐药细菌的抑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莉;共振瑞利散射测定核酸和抗生素的新方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敏;DNA与抗生素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魏立静;毛细管电泳法应用于生物体液中几种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及止血类药物的同时检测[D];河北大学;2011年
4 刘正文;量子点CdX(X=S,Se,Te)作探针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技术测定某些抗生素、γ-球蛋白和核酸[D];西南大学;2009年
5 刘娜;3-(2-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杨;α-羰基二硫缩烯酮的Vilsmeier反应研究:多取代β-内酰胺的合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康倩倩;拉曼光谱法研究抗炎药、抗生素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D];西南大学;2012年
8 王亚琼;共振瑞利散射技术测定某些止吐剂、抗生素和酶的新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董丹;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中17种磺胺[D];东北大学;2005年
10 马海坤;新型肽脱甲酰基酶抑制剂和(R)-3-哌啶乙酰乙酯的合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