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高产精氨酸的钝齿棒杆菌在高低供氧条件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陶帅  窦文芳  张晓梅  许泓瑜  饶志明  许正宏  
【摘要】:溶氧水平直接影响钝齿棒杆菌合成精氨酸产量的高低,运用双向电泳结合MALDI-TOF-MS及MS/MS质谱鉴定技术的方法对高低供氧条件下高产精氨酸的钝齿棒杆菌的胞内可溶性蛋白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钝齿棒杆菌菌体蛋白的等电点主要分布在4~7的范围内,采用pH4~7的IPG胶条进行分离,得到了645±12个蛋白点。通过软件比对分析发现,在高低两种供氧条件下存在32个显著差异的蛋白点,成功鉴定出了其中的29个蛋白点,代表了27种差异蛋白。采用数据库检索发现这些蛋白参与不同的代谢途径,包括糖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能量代谢等。其主要集中在HMP途径、TCA循环和尿素循环。分析结果表明,在高供氧条件下能量代谢水平提高,HMP途径的增强可明显缓解高供氧条件下的氧化压力,同时TCA和尿素循环途径活跃有利于精氨酸的合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钱小红;蛋白质组与生物质谱技术[J];质谱学报;1998年04期
2 刘广军,高洪涛;蛋白质组分离方法及其进展[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小RNA对蛋白质组产生巨大影响可影响数百种蛋白质的表达[J];中国食品学报;2009年01期
4 王彦,高明霞,谷雪,张祥民;鼠肝蛋白质组的纳升级多维液相色谱分离[J];色谱;2005年01期
5 钱小红,王京兰,蔡耘,罗凌,万晶红,贺福初;肽质量指纹谱技术的建立及其在人肺癌细胞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初步应用[J];质谱学报;1999年Z1期
6 张国安,许雪姣,张素艳,樊惠芝,杨芃原;蛋白质组的分离与分析及其应用进展[J];分析化学;2003年05期
7 马歌丽;蛋白质组研究的进展[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齐秀兰,曾绍钧,周忠喜;L-赖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培养基优化[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熊筱晶,窦文芳,许正宏,陶文沂;L-精氨酸高产菌的诱变育种及其摇瓶产酸条件[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3年02期
10 赵渝;郭鲁申;徐亚同;周霞;陆贻通;;GDO Ⅰ酶阻断对芳烃降解途径的影响(英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1 刘宁;李子健;刘志强;刘淑莹;韩启德;张幼怡;;苯肾上腺素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的蛋白质组分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1期
12 宋燕青;邓树海;汪涛;张四喜;;蛋白质芯片在蛋白质组分离分析中的应用[J];食品与药品;2006年04期
13 刘红;;青霉素产生菌产黄青霉的蛋白质组分析:工业菌株改良过程中蛋白质变化的表征[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年07期
14 徐昕荣;朱斌;马瑜璐;;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快速测定水解胶原蛋白粉分子量[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15 王弘;齐秀兰;李福德;;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赖氨酸高产菌株[J];生物工程学报;1990年01期
16 齐秀兰,王军丽;硫酸二乙酯诱变原生质体选育赖氨酸高产菌株的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1998年01期
17 石炳兴,李景川,元英进,胡宗定;抗生素药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过程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18 李蕾,应万涛,杨何义,蔡耘,钱小红;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二维电泳分离技术[J];色谱;2003年01期
19 ;新丝绸之路 从宁夏崛起——记宁夏蚕宝科技实业有限公司[J];宁夏画报(时政版);2011年03期
20 陈雪岚;熊勇华;陶文沂;王正祥;许正宏;;野生型与突变型钝齿棒杆菌生物合成精氨酸基因簇arg JBDFR的生物信息学比较[J];食品科学;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斯奇;;蛋白质表达图谱、功能与模型:研究心肌细胞线粒体的蛋白质组的一些启示[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贺福初;;人胎肝蛋白质组及其与转录组的对接[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CNHLPP专题报告[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庄玉辉;何秀云;张小刚;李国利;丁勤学;阙海萍;;结核分枝杆菌不同组份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研究[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5 胡周敏;卢德赵;沃兴德;楼丽华;赵虹;;乳腺纤维瘤蛋白质组的凝胶内差异显示电泳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杨玉花;袭著革;晁福寰;;蛋白质组及其研究技术在环境卫生学领域的应用[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梁海鹰;谢锦云;王琳;陈平;曹孟良;梁宋平;;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幼穗小孢子形成期蛋白质组的初步分析[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贺福初;;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及其进展[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杨国珍;田素红;李兴;潘卫;;糖尿病大鼠脑组织蛋白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10 董贵俊;刘公社;;N~+注入引起的向日葵蛋白质组的变异研究初报[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美娟;钝齿棒杆菌SYPA5-5发酵产L-精氨酸的代谢工程改造[D];江南大学;2012年
2 王昕;金属元素标记结合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多重定量新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3 龙云铸;HBV相关性肝细胞癌肝组织蛋白质组差异分析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张国安;生物质谱新技术及其在疾病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3年
5 应万涛;基于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组研究策略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6 陈远光;人大肠癌组织蛋白质组二维凝胶电泳技术的建立及应用[D];中南大学;2003年
7 李新华;胃癌蛋白质组与基因表达谱分析并差异蛋白质和基因的识别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8 丁士健;人肝癌细胞转移相关的蛋白质组和标记分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9 崔芳;HBV转基因小鼠的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10 王晨;急性脑创伤后人脑皮层蛋白质组表达变化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帅;高产L-精氨酸的钝齿棒杆菌在不同供氧条件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2 谢振声;水稻(oryza sativa)幼穗减数分裂期蛋白质组的初步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娟;转运蛋白LysE在钝齿棒杆菌发酵产精氨酸中的作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4 陈亮;前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亚蛋白质组表达谱的变化[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5 白月;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09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6 王洁;双向电泳法测定大鼠辐照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D];苏州大学;2004年
7 郭灿;1.水稻幼穗减数分裂期蛋白质组初步分析 2.三种染色方法的蛋白质点内部序列微量测定[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飞;人胃癌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的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刘学庆;小鼠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心脏差异蛋白质组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10 马翔;卵细胞成熟过程蛋白质表达差异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院士 贺福初;蛋白质组研究能给人类带来什么?[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杨蕾;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闪亮登场[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记者 游雪晴;应尽快全面启动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N];科技日报;2010年
4 王俊鸣;美绘制出三维蛋白质组形状图[N];科技日报;2003年
5 王雪飞 吴志军;蛋白质组 撩开你的面纱[N];健康报;2004年
6 张墨;我国科研人员锁定生命“杀手”[N];医药经济报;2005年
7 记者 吴伟农;美研究人员设计出蛋白质组芯片[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记者 蒋建科;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获突破[N];人民日报;2005年
9 吴华国;“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揭秘[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王雪飞;蛋白质组潜在新药的“富矿”[N];健康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