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表面蒸汽及含不凝气蒸汽滴状冷凝传热实验分析
【摘要】:通过紫铜基表面上制备两种具有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以及相同化学修饰的光滑疏水表面,实验研究了各表面上空气环境下水的润湿特性以及在纯蒸汽、蒸汽-空气混合气体环境下,表面的滴状冷凝传热特性和冷凝液滴的运动和润湿特性。结果表明:纯蒸汽滴状冷凝条件下,超疏水表面的传热性能明显低于光滑疏水表面的传热性能;含低浓度不凝气蒸汽冷凝环境下,超疏水表面传热性能与光滑疏水表面相近;蒸汽冷凝环境中,超疏水表面上液滴的接触角明显低于其在空气条件下接触角,并且接触角滞后增大。分析得到,微纳米结构的存在使冷凝过程液滴的接触角滞后增大,微纳米结构中冷凝液滞留增加的壁面热阻等抑制了滴状冷凝传热性能;并提出了蒸汽及含不凝气蒸汽冷凝环境中液滴在超疏水表面上的润湿模式。
|
|
|
|
1 |
梁允成,张东昌,林载祁,林纪方;离子注入制备的滴状冷凝传热表面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8年03期 |
2 |
马学虎;彭本利;兰忠;王爱丽;王四芳;张崇峰;白涛;;滴状冷凝传热的多尺度规划与最佳接触角[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
3 |
马学虎;汪明哲;兰忠;王四芳;李晓楠;;表面纳米结构及其自由能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10期 |
4 |
马学虎;兰忠;王爱丽;汪明哲;王四芳;张崇峰;白涛;;低压蒸汽滴状冷凝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
5 |
李铁凤,任晓光,宋永吉,程刚;池核沸腾传热强化及阻垢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
6 |
马学虎;宋天一;兰忠;周兴东;杨锦宗;;固液界面能差效应与冷凝传热强化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06年08期 |
7 |
宋永吉,熊杰明;滴状冷凝传热的理论模型与计算[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年06期 |
8 |
周兴东,马学虎,张宇,兰忠,白涛,陈嘉宾;含有不凝气体的蒸汽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
9 |
马学虎,朱晓波,安家明,陈嘉宾;类金刚石和厚有机膜促进水蒸气滴状冷凝传热的实验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3年01期 |
10 |
马学虎,王补宣,徐敦颀,林纪方;聚合物表面滴状冷凝传热寿命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7年02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