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微生物培养液脱H_2S及副产物的性质

李万全  张永奎  徐绍霞  陈晓  周礼  
【摘要】:以氧化亚铁硫杆菌培养液和酸性Fe2(SO4)3溶液为吸收剂,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H2S的脱除实验,并对微生物培养液脱H2S后的副产物硫磺的相关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以期为工业应用中硫磺回收工艺的设计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培养液脱H2S比单纯使用酸性Fe2(SO4)3溶液的效果好,反应进行45min后,脱硫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微生物培养液脱H2S后的副产物硫磺颗粒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完全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密度为1.90g.cm-3,熔点为121℃;该颗粒为不规则球形,在溶液中极易发生团聚现象,加入分散剂后测得平均粒径为5.09μm;该副产物硫磺具有亲水性,在工业应用上优于具有疏水性的升华硫和酸性Fe2(SO4)3溶液脱H2S产生的硫;该副产物硫颗粒在溶液中的沉降速度为0.125×10-2m.s-1。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万全;张永奎;王敏;陈宁;梁颖;黄亚洁;;生物氧化再生脱硫液的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年03期
2 李发永,曹作刚,刘相,张海鹏,李阳初;含H_2S酸性气体处理新工艺过程研究[J];化学工程;2001年04期
3 王丽琴,王晓琪,马永强,丁观中;纸带 光纤技术对硫化氢气体测量的初探[J];分析试验室;2002年04期
4 罗洪君,单希林,赵政维,徐国臣,郝赫超;用选择性催化氧化法脱除加氢富气中的硫化氢[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任毅,崔志新;螺旋焊管抗H_2S应力腐蚀试验研究[J];鞍钢技术;2001年04期
6 邹振球;氢气净化器的失效分析[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3年04期
7 羊依金;李志章;邹长武;王恒;;脱硫细菌的培育及最佳生长条件的研究[J];四川环境;2006年06期
8 李茹;张书平;崔心水;缪纬;张丹;王美超;张亚楠;;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特性的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逄奉建;大型粘胶纤维厂废气治理的比较与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2年02期
10 牛新书,杜卫民,杜卫平,蒋凯;NdFeO_3纳米晶的合成及气敏性能[J];中国稀土学报;2003年05期
11 向廷生,万家云,蔡春芳;硫酸盐还原菌对原油的降解作用和硫化氢的生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年02期
12 石玲,孙宝盛,张延青,黄明娜;SO_4~(2-)、COD、Fe~(2+)、Cu~(2+)及其交互作用对消化气中H_2S含量的影响[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3 周培国;郑正;彭晓成;王艳锦;帖靖玺;;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线路板中铜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12期
14 徐绍霞;张永奎;陈宁;梁颖;李万全;;电位法在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化工;2006年06期
15 李骞;杨永斌;姜涛;邱冠周;;无菌和有菌体系下砷黄铁矿氧化的电化学[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6 彭晓成;郑正;罗兴章;周培国;王艳锦;;氧化亚铁硫杆菌在废弃线路板粉末上的吸附及对Cu的浸出[J];河南科学;2007年05期
17 王冰;李文哲;;生物滴滤塔去除沼气中硫化氢的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7年06期
18 梅健;陶秀祥;刘金燕;蔡培;;生物脱硫中氧化亚铁硫杆菌对亚铁离子氧化的研究进展[J];煤炭工程;2008年05期
19 王艳锦;郑正;聂耳;;不同底物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6期
20 马超杰;黄学敏;凌海志;袁博文;;紫外诱变筛选高效氧化亚铁硫杆菌[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万全;张永奎;徐绍霞;陈宁;梁颖;;微生物培养液脱H_2S及其副产物的性质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2 陈友川;赵永志;郑津洋;;沙粒流团聚现象的计算颗粒力学模拟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艳彬;时启立;杨钱华;夏露;柳建设;;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4 杨学丽;孙同华;贾金平;;超声辅助浸渍煤基活性炭制备H2S脱硫剂[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张哲;党志;易筱筠;;缓释抑菌剂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抑制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孙东平;吴清杭;周伶俐;;氧化亚铁硫杆菌发酵的研究[A];2005年全国选矿高效节能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元虎;赵素合;王雅琴;;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废轮胎胎面胶粉的脱硫再生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刘德汉;肖贤明;田辉;闵育顺;申家贵;戴金星;汪泽成;;油气藏和油包裹体极端演化模式和H2S成因的高密度甲烷包裹体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姜广明;赵素合;罗婧源;王雅琴;俞汪洋;;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硫化胶粉的脱硫效果及机理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肖顺武;任光阳;;新型气体信号分子H_2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综述)[A];第二届西部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玮;具有高的亚铁氧化活性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基因工程菌构建[D];山东大学;2010年
2 贺治国;氧化亚铁硫杆菌遗传多样性及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刘书娟;1.糖皮质激素对巨噬细胞H2S生成的调节 2.内毒素耐受导致肾上腺功能不全的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4 蒋磊;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和方铅矿的生物氧化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5 黄明;城市污水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沥滤技术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王英刚;生物滴滤法脱除烟气中SO_2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7 李骞;含砷金矿生物预氧化提金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宫磊;生物催化氧化法处理H_2S废气的工艺及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谢海云;高砷硫化铜精矿细菌浸出及砷的综合利用工艺及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志章;生物法再生铁离子溶液脱除气体中硫化氢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婷婷;氧化亚铁硫杆菌与氧化硫硫杆菌协同浸出黄铁矿及在铀浸出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赫;氧化亚铁硫杆菌脱除二氧化硫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李洋;小分子有机酸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侯冬梅;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中四个ABC transporter基因的鉴定与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5 万淑娟;一株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表面钝化剂三乙烯四胺(TETA)抗生物氧化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袁鹏;不同抗性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铜矿浸出及基因Afe0022差异表达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武华平;采用生物和化学组合技术合成聚硅硫酸铁混凝剂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8 童小双;生物催化氧化烟气二氧化硫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符晓;生物滴滤塔烟气脱硫技术及机理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10 李晓东;生物膜法脱除烟气中SO_2的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胜 高艺明;北京11所 首台国产高H2S天然气焚烧炉问世[N];中国航天报;2011年
2 ;国产最大钢带硫磺成型机试运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张秀丽;校办企业 路在何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赵岩;二氧化硫?酸雨?生物防治[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王志良;照片档案的保护[N];中国档案报;2002年
6 记者 陈葳;纳米复合功能薄膜面市[N];中国化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王海蕴;创新技术为废旧电池找到新出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8 方道硕 万军;中药微粉规范化研究之我见[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郑卫东;牛放线菌病如何防[N];云南科技报;2009年
10 记者 何鹏 曹阳;ISS—J焦炉气脱硫催化剂投用[N];中国化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