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局部磨损对α型旋风分离器内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

范军领  何昊  张攀  陈光辉  
【摘要】:以α型旋风分离器为研究对象,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颗粒离散相模型(DPM)、E/CRC磨损方程对分离器内流场与磨损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速度矢量、切向速度、颗粒运动轨迹等参数的分布规律,研究了局部磨损对设备内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型旋风分离器入口正对壁面磨损最为严重,最大磨损率约为1.4×10~(-5)kg/(m~2·s)。磨损引起壁面几何结构的改变,导致气流方向发生偏转,不利于主流的稳定与固体颗粒的分离。随局部磨损的加剧,排气管下口短路流急剧增大,从而导致排气管下口以下区域流体流量减少,外涡切向速度降低;细颗粒的逃逸现象更加明显,粗颗粒运动轨迹趋于重合,更易形成高浓度灰环加剧壁面磨损。与未磨损时相比,局部磨损厚度50mm时,3μm粒径颗粒的分离效率由74.38%降低至54.97%,分割粒径d_(50)由0.73μm增大至2.36μm;设备压降降低了约15.41%。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王孝全;赵明;;排气管结构参数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20年04期
2 付晓庆;孙国刚;戚金洲;孙帅;;一种新型旁路式直流旋风分离器的性能研究[J];化工装备技术;2013年01期
3 孙帅;董瑞倩;孙国刚;;高温高压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及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4年04期
4 王新华;王建军;金有海;;新型双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流场分布的试验研究[J];化工机械;2009年05期
5 魏耀东,时铭显;流化床旋风分离器系统优化设计与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年11期
6 相国林;马良;吴祖明;王黎望;;方形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研究[J];流体机械;2020年07期
7 李华标;吴晓明;吕智;;基于回归正交试验的旋风分离器结构优化研究[J];机电技术;2018年02期
8 于洲;马春元;;动态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J];化工进展;2014年07期
9 张建;;灰斗抽气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影响数值模拟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17期
10 刘鹤;贾新勇;王博;;溢流管结构参数对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J];流体机械;2020年11期
11 曾庆勋;;旋风分离器性能计算[J];炼油设计;1987年04期
12 刘云峰;;循环流化床旋风分离器改造设计[J];华电技术;2017年11期
13 张悦;韩璞;;旋风分离器机理模型设计与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8年05期
14 王景彬;;三级旋风分离器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4年08期
15 邵皓平,黄忠平,李式模,葛双燕;低温粉碎系统中旋风分离器设计[J];低温工程;1996年05期
16 ;气—液旋风分离器工艺设计参考资料[J];炼油设计;1976年06期
17 姚银梅;;切流返转式旋风分离器设计方法的探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盖国胜;王京刚;郑恒生;徐茂连;;复合旋风分离器的工业放大研究(摘要)[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路伟;胡少波;方敏;;基于CFD的螺旋式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A];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双权;孙国刚;时铭显;;排气管偏置对PV型旋风分离器效率及压降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石康中;杜硒;张朋;施竣杰;王晓伟;刘建强;李雪峰;;基于醋纤制造过程中卸炭机的结构优化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7年
5 孙国刚;时铭显;;提高旋风分离器捕集细粉效率的技术研究进展[A];2007年全国粉体工业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钱付平;陈光;章名耀;;高温高压条件下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数值预测[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优杰;徐德生;冯怡;赵立杰;阮克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中药喷雾干燥黏壁原因[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8 陈建义;时铭显;;旋风分离器压降计算模型[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昌剑;陈雪莉;;径向入口旋风分离器涡核及轴向速度轮廓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董瑞倩;孙国刚;高翠芝;;压力对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1 高翠芝;孙国刚;马强;张娜娜;钱步仁;;入口浓度对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2 付双成;孙国刚;高翠芝;郭广军;;防返混锥位置对旋风分离器影响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3 田进云;田瑞峰;孙兰昕;臧丽叶;罗骞;;轴流旋风分离器特性数值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3年
14 陆飞浩;岑文学;王国良;;高效分离技术在好气性发酵中应用[A];第四届中国酶工程学术交流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15 崔洁;陈雪莉;李昌剑;龚欣;王辅臣;;径向入口旋风分离器内颗粒持料量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6 严超宇;吴小林;卢春喜;高金森;时铭显;;旋风分离器内涡核非稳态特性的流体动力学分析[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7 毛羽;雷俊勇;庞磊;赫庆鹏;;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颗粒随机轨道法数值模拟[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8 谭慧敏;王建军;曹晴云;惠胜利;金有海;;直切式旋风分离器颗粒运动分布的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学智;入口高浓度条件下的旋风分离器对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栾一刚;轴流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张吉光;静电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4 M'BOUANA Noé-Landry-Privace;高浓度旋风分离器气固流动与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马艳杰;导叶式旋风管内气固两相流动控制与分离性能计算方法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赵新学;气固两相流对旋风分离器壁面磨损机理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惠胜利;循环流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高顺;稳流内件对旋风分离器的流场及性能影响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20年
3 罗骁;科氏力作用下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运动规律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4 高锐;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动的相似模化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5 田晓庆;高效节能旋风分离器的开发—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6 敖龙;螺旋型旋风分离器的减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朱少林;轴入式旋风分离器气粒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与试验[D];湖南大学;2009年
8 李华标;基于数值模拟的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入口结构优化[D];厦门大学;2018年
9 陈晓波;基于数值模拟的旋风分离器优化与内部短路流算法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10 李杰;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11 余纪成;湿式冷却塔汽水多效回收装置水回收效果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12 魏鑫;反应器及其内置旋风系统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13 马龙;旋风分离器非稳态流动及流固耦合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14 钟欣;新型组合式微旋风分离器结构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15 杜慧娟;旋风分离器结构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16 刘秀林;基于等效沉降速度粒径的旋风分离器性能表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17 姜龙骏;旋风分离器内非稳态流场的大涡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18 王青莲;加新风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与性能试验[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19 袁怡;筒锥型旋风分离器结构尺寸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20 韩晓鹏;造旋方式对旋风分离器流场与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谢文艳 吴晓龙;石化高端特色装备获国家商标[N];大庆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