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复合絮凝剂的合成及对焦化废水的处理

柴多里  吴亚利  杨保俊  洪虹  
【摘要】:在微波辅助下,文章以阳离子淀粉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为原料,合成了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并对焦化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焦化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pH=9,温度为40℃,沉降时间为120 min,絮凝剂投加量为80 mg/L的条件下,焦化废水的挥发酚、氨氮、COD的去除率较好,分别为91.3%、80.1%和65.2%。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分子内有新的化学键形成,并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从而具有较优的处理焦化废水的絮凝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永爱;;聚合氯化铝铁PAFC絮凝性能试验研究[J];辽宁化工;2010年04期
2 吴红伟,王占生,张志杰;氧化塘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初步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8年02期
3 林静,周凤君;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系统的改进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0年02期
4 许海燕,李义久,刘亚菲;Fenton-混凝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因素[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彭贤玉,董君英;多相光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晓健,雷晓玲,何苗,谷中春;好氧生物处理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J];环境保护;1994年08期
7 张永发,孙亚玲,秦玉明,温莉;生物脱氮研究及其在处理焦化废水中的应用[J];煤炭转化;1994年01期
8 程芳琴,李华,姚少华;化学法处理焦化废水氨氮的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4年06期
9 郭栋生,袁小英,席玉英,王爱英,刘建宏;光照对焦化废水植物毒性的影响[J];环境化学;1999年06期
10 卢建杭,王红斌,刘维屏;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混凝去除作用机理探讨[J];工业水处理;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剑峰;李玉平;曹宏斌;阎子峰;;陶瓷过滤预处理焦化废水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董轶茹;刘文丽;;焦化废水对蚕豆和大麦毒性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3 李国良;;焦化废水达标思考与试验[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杨天旺;吴洪英;林齐枢;;应用HSB技术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C];2003年
5 马院红;余兆祥;;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焦化废水[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6 许一华;;焦化废水COD为何难降解[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谢海运;陶其鸿;;焦化废水理论产生量计算[A];第三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文集[C];2007年
8 王绍文;秦华;何莉;宋华;;湿式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A];冶金焦化废水治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嵇小玲;凌琪;;A/O——气浮法处理焦化废水研究[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10 孙业新;刘民;李志峰;;焦化废水循环利用的工业试验与研究[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轶茹;焦化废水对植物的毒性作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徐金球;超声空化及其组合技术降解焦化废水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3 傅敏;活性炭纤维改性及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吸附作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唐光临;焦化废水亚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杨平;聚合物载体流化床反应器生物颗粒特性及焦化废水流化床系统生物脱氮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蔡照胜;季铵化羧烷基壳聚糖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李娜;介孔生物填料流化床和蒙脱石吸附混凝工艺脱氮除酚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吴高明;焦化废水(液)物化处理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刘祥义;疏水缔合型阳离子淀粉制备、性质及絮凝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赵义;A~2/O~2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中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莉;焦化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2 马英歌;复合高铁酸盐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3 帖靖玺;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及其相关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徐云;焦化废水优势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5 马晓利;超声辐照——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新工艺[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6 李冰;ASBR+SBR(反硝化)+SBR(碳氧化)+BAF(硝化)联合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7 陈启斌;固定化优势菌处理焦化废水动力学基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8 白晓平;利用固定化高效优势菌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9 毋海燕;焦化废水的氨氮处理[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10 张文成;焦化废水生物强化脱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喜 何媛 范美玲;焦化废水快速检测与原水均质技术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2 聂保林;生物脱氮技术治焦化废水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西曲矿 王月爱;焦化废水污染的防治[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聂保林;桑德SDN焦化废水治理工艺进入推广阶段[N];中国环境报;2005年
5 王娟;CMBR技术实现焦化废水零排放[N];中国化工报;2008年
6 胡新亮 陈昌华 李会龙;国内采用物理吸附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7 付久来 闫利民 李晓辉;工业废水“废而不弃”[N];中国矿业报;2009年
8 刘云平;SDN工艺治理焦化废水效果好[N];中国冶金报;2006年
9 吕文;提高废水回收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N];中国冶金报;2008年
10 记者 宋家辰 刘敬元 通讯员 曹洪儒;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有了新希望[N];中国冶金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