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SCARA GRB400机器人系统模糊模型建立的研究

崔超  吴双  郑晓东  柴宝仁  
【摘要】:为解决机器人的建模问题,依据SCARA GRB400型工业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介绍了一种自适应模糊控制(AFC)算法.利用模糊系统估计机器人系统中的非线性,并进行数学模拟,利用李雅普诺夫定理证明了其稳定性.为检验设计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将AFC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跟踪.工业机器人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案有良好的跟踪能力和稳定性,很好地克服了机器人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不确定性、强耦合等因素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广富,王宏伟,王司;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系统模糊建模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朱文彪,孙增圻,常佶,陈伟基;多输入多输出复杂过程的模糊建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刘福才,牛海涛,高秀伟;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一种模糊建模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3年05期
4 张文龙,王雪飞;训练仿真器模糊建模的方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张平安;李人厚;;一种基于小波的模糊建模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6年06期
6 张平安;;一种新的模糊模型的理论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陈涛,韩元杰;几个非线性逼近器模糊模型的性能比较[J];兵工自动化;2004年06期
8 徐立云,李霄峰,张斌,卲惠鹤,张健民,任德祥;基于霍夫变换的模糊建模研究及其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2001年S1期
9 张小刚,章兢,陈华;模糊时间序列挖掘在复杂系统模糊建模中的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6期
10 陈文英;褚福磊;阎绍泽;;智能桁架结构自适应模糊主动振动控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1 刘宇红;刘桥;任强;;一种新的模糊聚类神经网络及其在语音信号系统辨识中的应用[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5年05期
12 李鹏飞,杨建忠;网络系统风险分析的模糊建模方法[J];微计算机应用;1998年04期
13 吴刚,童朝南,孙一康;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态模糊模型辨识非线性系统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4 全永兵,张化光;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建模、辨识与控制研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2期
15 高昂;慕德俊;胡延苏;潘文平;;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Web带宽区分服务[J];计算机科学;2010年07期
16 李金厚,张绍德;一种基于综合策略的加热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表;2000年05期
17 谢书明,陶钧,柴天佑;转炉炼钢终点磷的智能预报[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4期
18 王益群;宁淑荣;刘建;;热轧立辊电液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19 李二超;李炜;王洪瑞;;一种PID型自适应模糊控制的设计及其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07年03期
20 师五喜;郭利进;郭文成;;一类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英;田晋跃;高行方;;车辆静液压传动故障诊断的建模[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剑锋;桂卫华;黄志武;;基于满意度的T-S模糊建模方法及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高琴;沈炯;李益国;;基于免疫遗传聚类的热工对象模糊建模[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金耀初;蒋静坪;诸静;;模糊建模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张建华;王行愚;;自学习模糊建模方法及其在EEG时间序列预测上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吴飞卡;袁曾任;;用具有BP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的模糊建模及在气象云图中的应用[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6年
7 李卫红;霍伟;;基于滑模原理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在机器人中的应用[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彭小迪;张建华;王行愚;王娆芬;;基于遗传算法的操作员功能状态模糊建模[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9 李宣;孙志辉;张宏昌;;基于模糊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在铝带厚度控制系统建模中的应用[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10 朱文彪;孙增圻;常佶;;模糊推理与复杂过程建模[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宗义;复杂工业过程的模糊建模与控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2 廖勇;高围压下磨料水射流切割的模糊建模和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庄晓东;多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策略的强化学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王志勇;基于模糊混沌的板形识别与控制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5 林雷;机器人模糊控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张弘;基于遗传模糊系统的知识获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雪连;电力系统最优运行的电压安全成本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王娜;基于客观聚类的模糊建模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刘斌;非线性系统建模及预测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王永富;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建模与自适应控制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奎;非线性系统模糊建模的研究与应用[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
2 李光远;基于在线聚类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模糊建模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顾海军;基于模糊建模和观测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4 胡钧;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建模及控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5 张环宇;非线性系统模糊建模及其在倒摆系统中的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6 李炜;基于粗糙集—思维进化算法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7 方健;SCARA机器人运动控制器设计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孟巍;遗传算法在倒立摆模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胡锐;QFD在企业实施VE中的应用及ICAQFD结构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10 唐肝翌;基于样本数据的模糊系统建模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