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中国河口海岸研究回顾与展望

陈吉余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亲身从事河口海岸研究、学术领导工作以及在多次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所产生的心得体会,回顾了我国40多年来河口海岸研究和开发的历史,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取得的进展有:动力、地貌、沉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的形成;从静态描述向动态描述进而向数值描述的转变;海岸带大量基础资料的积累;一大批达到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一支强大的、专业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今后的研究方向有:河口不连续性,海岸剖面塑造机理,海岸带灾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平面变化效应,人为因素在河口海岸环境中的效应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介民,柳仁锭,陈全,吴宜南,马云,顾文荃;CAD及其二次开发技术在河口海岸研究中的应用(CAGPS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2 江世亮;着力推进中国环境磁学研究——访华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卫国博士[J];世界科学;2005年10期
3 ;庆贺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成立50周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4 陈吉余,陈沈良;中国河口海岸面临的挑战[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01期
5 ;“第十一届中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征文[J];科技导报;2008年22期
6 陈吉余;蒋平;;陈吉余教授谈河口海岸的研究[J];世界科学;1984年06期
7 恽才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教授学术成就概要[J];上海地质;2010年03期
8 黄清辉,沈涣庭;河口海岸环境中有机污染标志物的研究意义[J];海洋科学;2001年12期
9 ;河口海岸国际研讨会技术交流内容综合介绍[J];浙江水利科技;2004年02期
10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3期
11 陈吉余;中国河口海岸研究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12 汪岗;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杭州河口海岸实验研究基地正式成立[J];泥沙研究;1999年05期
13 车进胜,周作付,胡学,郑兆勇;河口海岸水动力模拟技术研究的进展[J];台湾海峡;2003年01期
14 本刊编辑部;;“河口海岸泥沙运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青年科学家论坛将在河海大学举行[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年06期
15 林秀伦;秦皇岛—戴河口海岸地貌[J];海洋科学;1988年06期
16 葛志瑾;河口海岸数学模型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无锡举行[J];海洋工程;1991年01期
17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J];自然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18 王永红,沈焕庭;河口海岸环境沉积速率研究方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年02期
19 ;华东师范大学著名学者简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0 恽才兴;胡嘉敏;;遥感技术在河口海岸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通报;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轩;沈芳;;河口海岸地理信息系统(ECGIS)的设计与实现[A];第八届全国海岸河口学术研讨会暨海岸河口理事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张庆河;陈同庆;张金凤;;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及其在河口海岸研究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辛文杰;陈志昌;罗小峰;;河口海岸数值模拟可视化系统[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谢亚力;伍冬领;;三门湾滩涂围垦对海湾水动力及海床影响初步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滩涂利用与生态保护)[C];2006年
5 张金善;孔俊;章卫胜;;长江感潮河段径流与河口海岸动力作用机制的数值模拟[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6 吴超羽;任杰;包芸;史合印;雷亚平;何志刚;唐兆民;;珠江河口‘门’的地貌动力学初探[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杜金洲;张经;张磊;;河口海岸学中的放射性核素示踪[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窦希萍;;我国河口泥沙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张福然;;关于悬沙输运方程中泥沙沉降几率的讨论[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朱传芳;丁平兴;孔亚珍;;含沙水流湍流脉动分布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定满;长江口水体环境数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曹振轶;长江口平面二维非均匀全沙数学模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戴志军;基于遥感和数字化地形信息复合技术在岸滩演变定量研究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卢吉;河流海岸系统综合水动力学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堵盘军;长江口及杭州湾泥沙输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柏秀芳;海床原位监测及其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7 饶永红;河口海岸工程模型试验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史文静;黄河口悬浮泥沙扩散规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张金凤;基于格子玻耳兹曼方法的粘性泥沙絮凝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陈斌;长江口附近海域三维悬浮泥沙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志高;河口海陆分界线划分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仇英华;基于IDL的河口海岸交互式可视化系统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利霞;河口海岸空间数据发布与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洪声;河口、海岸泥沙输移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袁庆;长江口的河口海岸数据服务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刚;长江河口岸滩侵蚀的演变模式及其防治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温洪涌;海岸泥沙输移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文丹;复杂河口海岸地区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柯国益;河口海岸水沙运动非结构有限体积方法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文;Geodatabase模型在河口海岸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国内外专家研讨河口海岸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3年
2 记者 吕娜 谢群;海内外专家把脉河口海岸[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记者 姜巽林;开展河口海岸研究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N];温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秋蓉;实现海洋开发与保护双赢[N];中国海洋报;2008年
5 任斌 记者 王春;专家呼吁:上海应未雨绸缪防咸潮[N];科技日报;2006年
6 蒋纬;戴泽蘅:宁要茂密森林不做孤立的大树[N];中国水利报;2004年
7 ;潜心河口研究40载[N];大众科技报;2005年
8 记者 陶婷婷 吴苡婷;耕耘于海陆之间 服务于国计民生[N];上海科技报;2010年
9 马戎 祖力亚提·司马义;国外社会学的民族研究回顾[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记者 姜澎;战争才是大火频发罪魁祸首[N];文汇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