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水氮耦合效应与水肥高效利用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在小麦灌浆期的光合特征参数、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和耗水量等方面的效应,探索小麦高产高效水氮最佳组合。以半冬性小麦品种周麦2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防雨棚下子母盆栽的方法,在返青至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55%的基础上,设置拔节至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量55%(H1)、65%(H2)、70%(H3)、75%(H4)、85%(H5) 5个水分水平;设置不施氮(0 kg/hm~2,N0)、施中氮(195 kg/hm~2,N1)和施高氮(270 kg/hm~2,N2) 3个氮素水平。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耗水系数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水氮之间的交互效应达极显著水平。在施中氮和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的条件下,小麦整个灌浆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花后10 d蒸腾速率超过11mmol/(m~2·s),灌浆速率提升15%~64%以上,水分利用效率高于1. 7 g/kg,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高于15. 1,7. 5 kg/kg,是小麦获得较高水肥利用效率、最大灌浆速率及产量的最优组合。因此认为,施氮量195 kg/hm~2,拔节至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的条件下,小麦获得高产的同时能够兼顾水肥高效利用。
|
|
|
|
1 |
李武超;李磊;王炜;李晶晶;尹钧;;小麦水氮耦合效应与水肥高效利用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8年05期 |
2 |
张正斌;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若干问题探讨[J];麦类作物学报;1998年01期 |
3 |
王韶唐;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旱地农业生产[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7年02期 |
4 |
牛亚毅;李玉强;王旭洋;龚相文;杨欢;;沙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特征[J];中国沙漠;2019年01期 |
5 |
董宝娣;师长海;乔匀周;杨静;翟红梅;李东晓;刘孟雨;;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类型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原因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5期 |
6 |
彭长连,林植芳,林桂珠;磷素利用效率不同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J];作物学报;2000年05期 |
7 |
杨晓光,沈彦俊,于沪宁;夏玉米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1999年06期 |
8 |
杨永辉;武继承;王洪庆;郭庆;何方;潘晓莹;;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4年Z1期 |
9 |
李志伟;刘朝科;符云鹏;周琳;周显波;史双双;徐文姗;汤术开;罗维;;施氮量对香料烟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3年06期 |
10 |
王利立;黄高宝;郭清毅;侯慧芝;朱永永;乔海军;;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1期 |
11 |
李俊,于沪宁,刘苏峡;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1997年06期 |
12 |
申孝军;陈红梅;孙景生;李明思;张寄阳;;调亏灌溉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0年01期 |
13 |
邵立威;张喜英;陈素英;孙宏勇;裴冬;;降水、灌溉和品种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9年01期 |
14 |
房全孝;陈雨海;李全起;于舜章;罗毅;于强;欧阳竹;;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后期光能利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6年06期 |
15 |
柴世伟,刘文兆,李秧秧;伤根对玉米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12期 |
16 |
尚宏翔;;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陕西水利;2018年05期 |
17 |
张雪峰;;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年07期 |
18 |
梁宗锁,康绍忠,李新有;有限供水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1995年01期 |
19 |
范铭;李强;张丹;晋小军;曹爱农;;堆肥替代化肥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年02期 |
20 |
谢惠民,石峰,张晓科,王宏礼,吕树作;我国北部不同生态区冬小麦新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