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苦参黄酮对黄瓜枯萎病及抗性生理的影响

周宝利  姚婷  张健  叶雪凌  
【摘要】: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苦参活性成分黄酮物质,研究不同浓度的苦参黄酮对黄瓜枯萎菌菌丝生长、抗病效果及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黄酮对黄瓜枯萎菌菌丝表现为各浓度(0.25,0.5,1,2,4 g/L)下均具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4 g/L苦参黄酮处理,菌丝抑制率达到93.08%。在治疗处理中,连续施用60 mg/L苦参黄酮效果最好,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7.79%,71.55%,48.20%,123.80%,151.48%,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较对照降低了60.43%和40.57%。在预防处理中,各浓度处理均提高了黄瓜植株的抗病性,其中以80 g/L处理抗病性最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玉艳;周宝利;张淑红;;苦参黄酮对辣椒枯萎病的抑制效应[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郑玉艳;周宝利;张淑红;付亚文;;不同浓度苦参提取物对蔬菜病原菌的抑菌活性[J];植物保护;2007年05期
3 孙文姬,张慧英,陈关庚;黄瓜枯萎病种子带菌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1983年04期
4 田雪亮;霍云凤;单长卷;;内生细菌对温室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5 ;黄瓜枯萎病的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1972年06期
6 冯国强;保护地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方法[J];河北农业科技;1994年10期
7 ;黄瓜枯萎病诊断与防治[J];吉林蔬菜;2003年01期
8 刘向辉,刘芬,周立刚,宋卫堂;紫外线杀灭营养液中黄瓜枯萎病病菌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3期
9 靳会琴;谢发锁;;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现代园艺;2009年12期
10 王红娟;唐卫平;高锦凤;;早春棚式黄瓜枯萎病发生与无公害综防技术[J];植物医生;2005年06期
11 张丽华;;嫁接黄瓜出现枯萎病原因探讨[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年07期
12 张瑜;;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2008年08期
13 张立宁;;嫁接黄瓜枯萎病防治[J];农业知识;2009年17期
14 陈士海;季海军;;嫁接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年09期
15 黄振兴;;上海郊区黄瓜枯萎病防治问题商榷[J];上海蔬菜;1989年02期
16 刘鹏云;衡振月;;黄瓜枯萎病防治新方法[J];北方园艺;1991年09期
17 江文;刘金标;武鹏;卢家仕;邓杰玲;;南宁地区大棚水果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2006年06期
18 雷海燕;;黄瓜镛孢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2007年02期
19 马德元;卫爱景;;青海省沿黄灌区温室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08年06期
20 王信祥;;黄瓜枯萎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梁瑞芳;李延天;王丽红;;醇法提取锁阳中总黄酮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伍贤进;李胜华;郭文康;;翻白草中黄酮类化合物HPLC指纹图谱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3 单香丽;刘世熙;曹秋娥;;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离解能和单电子分布间的关系[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杨维;夏杏洲;韩维栋;谌素华;王维民;;响应面法优化白骨壤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蜀眉;塔娜;田维平;;桔皮中抗氧化物质的测定[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7暨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纪丽丽;宋文东;陈煜藩;;红树植物秋茄叶黄酮的提取及抑菌活性实验[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夏鹏飞;杨桠楠;张培成;;掌叶萍婆中具有抗炎活性的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燕志强;杨甲月;徐蕊;秦波;;瑞香狼毒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毒性研究[A];2010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及其调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肖萱;纪平元;马端端;郑荣梁;;芦丁对细胞SCE的诱发及对DNA损伤[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10 米玉玲;张才乔;;槲皮素缓解内分泌干扰物引起的生殖细胞氧化损伤机理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九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柱;中药中黄酮类化合物全定性分析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菲;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3 高蓓;广陈皮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余文英;福州温室黄瓜枯萎病微生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张树生;微生物有机肥缓解黄瓜枯萎病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唐斓;黄酮类化合物和乌头碱代谢机理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陈源;金柑等柑橘类果实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及分离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黄建蓉;磁场影响有机介质中酶促合成柚皮苷酯机理及其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曹云;SQR 9微生物有机肥防治黄瓜土传枯萎病的效应与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席军;高压加工技术在蜂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甜;荷叶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慧娟;苦参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王铎;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4 孙静;河北香菊中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5 刘军;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玫;甘薯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吴桂梅;罗布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抗氧化、抗抑郁活性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8 彭爱一;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九里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茜;液相微萃取在中药黄酮类成分分析研究及其与蛋白结合参数测定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吴月红;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华;苦参的药用[N];民族医药报;2004年
2 邵文彬 朱丽红;张学文活用苦参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覃群;苦参药用小方[N];民族医药报;2006年
4 江春;痔疮与苦参[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冯石松;苦参蛇床子汤加味治阴下湿痒[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6 周丹;杀虫止痒话苦参[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7 刘映芬;杀虫止痒话苦参[N];民族医药报;2003年
8 常山;苦参治乙肝有良效[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9 储水鑫;苦参的临床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石庆;苦参四黄酒治皮肤瘙痒[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