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棉籽饼提取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成分分析

武予清  韩松  李素娟  刘爱芝  常洪雷  刘玉霞  顾一民  
【摘要】:用棉籽饼的用甲醇提取液(以棉籽饼与70%甲醇1∶1提取),对9种植物病原菌进行了室内抑菌作用测定,其中,对苹果轮纹病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较好,10倍的浓度48 h分别达到63.27%和61.07%;对黄瓜灰霉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10倍的浓度72 h分别达到71.70%和66.67%。色谱分析及显色反应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槲皮素及其糖苷和缩合单宁,提取液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1.48 mg/mL。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封政;李仲芳;李书华;刘忠;;西部特有植物美容杜鹃花开放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2 刘瑞;马养民;张弘弛;;蝙蝠葛茎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高振中;降升平;;我国不同地区蜂胶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析[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高玲美;李志香;丁淑燕;王春玲;邵宏伟;张才波;张海龙;;玫瑰花渣的研究进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梁玉清;毕鸿亮;;主要阔叶行道树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8年06期
6 翟梅枝;何文君;王磊;郭景丽;;3种木醋液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6期
7 潘兰;李晓瑾;贾晓光;贾盛杰;刘绪香;;瘤果黑种草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8 阳中和;国兴明;;犁头草化学成分研究初报[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1年04期
9 任荣;柴军红;金志民;肖杰;杨春文;熊需海;;瓦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10 季志平,张存莉,朱玮,楼兴隆,朱越红;黑刺菝葜植株次生代谢产物分布特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5年03期
11 胡梅;刘永漋;肖培根;;皱皮杜鹃的化学成分[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90年10期
12 王储炎;范涛;代君君;;桑叶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8年02期
13 惠李;;石榴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4期
14 罗毅;程显好;朱林;金鑫;;九州虫草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09年03期
15 李辉敏;;复叶耳蕨属植物的研究进展[J];九江医学;2009年03期
16 相芳;王荣荣;庄辉传;相红;;广东地构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9年24期
17 毛巧芝;赵忠;马希汉;李科友;;苦杏壳木醋液抑菌活性和化学成分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0年02期
18 敖长金;;沙葱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10年18期
19 侯永坤;潘雨利;于晓丽;;越桔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33期
20 王晓荣;魏朔南;;沙枣生物学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力英;王祝举;;夏枯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华;李凤岚;马小军;;千斤拔异戊烯基黄酮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3 陈玉;蒋艳;钟芳芳;杨光忠;;人面果异戊烯基(口山)酮成分的研究[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高慧敏;王智民;王维皓;;干姜中化学成分的HPLC-MS-MS分析[A];2007中药药物创新与制药关键技术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张晓玲;戴灵超;;鸭跖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陶华明;徐暾海;王隶书;周雪峰;杨献文;刘永宏;;麻黄根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李晓君;张强;高锦明;;苦楝内生真菌烟曲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孙立立;仲英;;瓦松属植物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9 龚千锋;张庆华;蒋以号;王志萍;;枳壳樟帮炮制品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蕾;李安良;万喆;李若瑜;屠鹏飞;;鹿蹄草化学成分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高峰;北洋金花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何春年;芍药属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彭燕;海燕和中华疣海星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延年;沙漠嘎种子化学成分及质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马挺军;土贝母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刘军民;沉香(白木香)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刘利;桑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8 杨炳友;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卢汝梅;匙羹藤茎化学成分和降血糖作用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郭巧生;半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权;苏木免疫抑制活性部位筛选及化学成分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黄甜;荷叶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东飞;蚊子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杨秋玲;基质固相分散法提取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铎;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6 刘百联;小飞蓬和臭灵丹化学成分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杨燕;桑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8 湛志华;金花茶叶中黄酮成分的提取与分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静;河北香菊中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10 刘军;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燕 盛雪飞 吴丹 陈健初;柑橘属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卫芹;“二手香”危害令人忧[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新中 徐莹;燕麦籽粒的化学成分[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4 刘 斌;黄酮类化合物——中药化学(十五)[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刘 斌;黄酮类化合物——中药化学(十六)[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刘 斌;黄酮类化合物--中药化学(十四)[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记者 高原;河流遭污染,鱼也吃“药片”[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请您喝茶当心有药[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9 于涵;俄罗斯99%化妆美容品对人有害[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姚耀;烟草化学分析用上新方法[N];中国化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