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图形处理器加速的部分相干光实时生成方法
【摘要】:介绍了采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产生部分相干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用分离变量的方式对算法进行了并行优化,对部分相干光生成线程进行了并行序列优化并测试了生成速度;设计了双孔干涉实验检测本方法所产生的部分相干光相干长度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针对256×256像素的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生成相干长度为0.15mm、0.9mm以及1.5mm的相位屏,图形处理器所用时间分别为0.9ms、1.75ms以及2.4ms,相比于采用中央处理器所用的计算时间16.5ms、37.8ms以及52.4ms,效率提升明显;考虑中央处理器读取、发送数据及液晶响应的时间,采用图形处理器并行加速的部分相干光实时生成方法的频率可达312Hz.实验生成相干长度为0.15mm和1.5mm的部分相干光束,光束相干度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22 011和0.020 883,峰谷值分别为0.0743 25和0.072 998.
|
|
|
|
1 |
赵珂;关于倍频的部分相干光理论:Ⅱ.一致性分析[J];量子电子学报;2001年06期 |
2 |
白贵儒,吕洪君,朱冰;部分相干光下的图象相减[J];中国激光;1986年09期 |
3 |
张月;陆文虎;;用部分相干光来处理激光散斑图片[J];光学仪器;1989年03期 |
4 |
鄂国銧;部分相干光照明下环孔成像系统对两个点物的分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5 |
吕百达,张彬,蔡邦维;部分相干光聚焦场特性的分析[J];激光技术;1996年02期 |
6 |
刘晓云,蒲继雄,胡现代,蔡超,吴逢铁;部分相干光被环形透镜聚焦而产生的焦移[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3期 |
7 |
唐毓磊;;聚焦多色部分相干光的光谱变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05期 |
8 |
林子扬;抛物面镜部分相干光图像加减实验与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7年01期 |
9 |
李建龙;吕百达;;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部分相干光整形位相板的优化设计[J];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
10 |
潘留占,吕百达;部分相干光通过像散透镜的聚焦特性[J];激光技术;2003年04期 |
11 |
武建军,韩建平,王廷栋;白光散斑的部分相干光理论及其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2 |
冯涛,姚旻,林强;随机介质中部分相干光的偏振特性[J];光电子·激光;2004年08期 |
13 |
孟祥雨;郭春磊;王勇;吴衍青;邰仁忠;;同步辐射光束线中部分相干光的传播研究[J];光学学报;2013年07期 |
14 |
;成象与成象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5年03期 |
15 |
蔡超,蒲继雄;部分相干光被色差透镜聚焦的光谱异常现象[J];光子学报;2004年12期 |
16 |
李付明,潘留占;部分相干光通过光阑像散透镜的传输特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7 |
刘晓云;蒲继雄;;部分相干光在双焦聚焦系统中的焦移和焦开关[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8 |
徐海斌;张长水;杨小琦;;部分相干光在传输过程中的光谱异常[J];硅谷;2009年11期 |
19 |
蔡超,蒲继雄;部分相干光经色差光学透镜聚焦的光谱变化[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20 |
季小玲,吕百达;湍流对部分相干光光谱移动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