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光双二进制传输系统的性能研究

胡辽林  刘增基  
【摘要】:光双二进制信号的谱宽是传统二进制信号的一半 ,采用双二进制传输比二进制传输色散限制的中继距离可增加一倍 本文对采用传统光接收机的光双二进制传输系统用MATLAB进行了通信仿真 结果表明 :在完全消光条件下 ,10Gb/s双二进制信号在常规单模光纤上传输可达16 0km ,4 0Gb/s双二进制信号在非零色散光纤上为 30km ,均比二进制增加了一倍 ;详细考察了消光比对传输的影响 ,只有消光比大于 2 5dB时 ,双二进制相对于二进制传输的优越性才呈现出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鸿颖;陈家璧;胡群华;;梯度型折射率聚合物光纤的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1年07期
2 张晓娟;赵建林;方亮;;一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中的脉冲俘获分析[J];光子学报;2011年08期
3 王艺文;;1310nm与1550nm光传输设备的性能分析[J];有线电视技术;2011年08期
4 刘礼创;余建华;吴国城;孔茹斌;乔宇;叶海舟;龙四维;张琦;;腔内偏振元件对激光特性的影响[J];光学技术;2011年04期
5 陈章渊;李巨浩;杨川川;;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及其应用(1)[J];中兴通讯技术;2011年04期
6 陈磊;米全林;曾宪勇;陈龙;许远忠;;EPON单纤三向光收发模块的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1年04期
7 赵慧洁;秦宝龙;贾国瑞;;高光谱遥感系统调制传递函数的在轨测试[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6期
8 康娟;李孟超;董新永;张在宣;金尚忠;;基于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的M-Z滤波器的优化设计[J];光电子.激光;2011年08期
9 陈凡;郝军;李红根;曹庄琪;;基于古斯-汉欣位移的双通道窄带滤波器[J];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10 赵灏;谢征;吕宏伟;徐明阳;欧阳竑;刘芳;;LiNbO_3强度调制器的光脉冲整形应用[J];光通信技术;2011年07期
11 杨莉;郭红英;;光纤数据传输在通讯领域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12 张成钢;;光纤传感器及其工程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年07期
13 李帅;吴远大;尹小杰;安俊明;李建光;王红杰;胡雄伟;;基于绝缘硅的微环谐振可调谐滤波器[J];光子学报;2011年08期
14 靳世波;付凯涛;关威;;我国现代光纤通讯技术的特点及分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15 肖石林;周钊;毕美华;朱敏;蔡磊;葛凌志;杨铖;向袆;;WDMPON中新型组播技术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1年08期
16 乔东明;秦双华;丁青海;;浅析1550nm光发射机和EDFA的配合使用[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1年04期
17 陆蓉;刘继红;;具有隔离功能的偏振相关型消偏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8 陈晓娟;张衡;隋吉生;;FSO通信系统接收性能的仿真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1年06期
19 郭展;范飞;白晋军;牛超;常胜江;;基于磁光子晶体的磁控可调谐太赫兹滤波器和开关[J];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20 许琬嘉;高朋;孙孝南;杨德龙;李岩;章丹;;光子晶体光纤模式特性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云;;光子晶体光纤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2006年光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唐宇;王洪;;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研究及其应用[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3 朱莹;黄鹏潮;周培章;;螺旋线行波管输出特性的2.5维CAD分析[A];第九届真空技术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鹏潮;朱莹;周培章;;螺旋慢波电路冷特性仿真软件的比较[A];第九届真空技术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缪凯;刘波;林炜;郭澎;王炜男;;光纤干涉仪消光比特性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戴剑锋;李维学;王青;;微波生物效应色散与吸收的机理研究[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4(10)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0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于兵芳;杨中海;朱小芳;李德玺;;螺旋带冷测特性的高精度计算[A];第九届真空技术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席道瑛;易良坤;刘斌;;低频条件下饱和岩石的速度色散[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钱景仁;鲍明;;一种用法拉第旋转镜测漏报器消光比的简便方法[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10 张武平;许远忠;;一种新型的保持光收发模块消光比稳定的技术[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岩锋;光子晶体光纤色散特性的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王琳;偏振保持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在光纤陀螺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耿优福;太赫兹波的差频产生及低损耗传输波导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陈晓飞;光纤通信用高dI/dt集成半导体激光器驱动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黄勇林;WDM系统中光分插复用/解复用技术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6 肖纯贤;可编程OADM与WDM波长路由技术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7 张君毅;光网络中基于SOA非线性的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陈志新;光网络中基于SOA和EAM非线性的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胡辽林;高速光通信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吴兆喜;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波长转换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同庆;SCM/WDM光纤通信系统中若干技术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2 施建锋;二维光码分多址系统误码率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陈筱丽;F/ZF类光学玻璃精密退火后色散变化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4 王亮星;100GEthernet物理层光传输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邓明金;光子晶体类曲折波导慢波电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志龙;塑料光子晶体光纤色散等特性的模拟分析[D];燕山大学;2005年
7 刘斌;光子晶体光纤的数值模拟及特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段巍;色散和非线性对OCDMA系统误码率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刘亚军;暗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D];新疆大学;2005年
10 朱钰;亚微米液芯光纤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乐平;与光同速[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本报记者 姚传富;建立为数据业务优化的体系[N];人民邮电;2001年
3 经继松 张宝富 王荣;全光网络中的新型光纤[N];通信产业报;2002年
4 韦乐平;与光同速[N];计算机世界;2002年
5 西门子公司;优化的DWDM系统[N];通信产业报;2001年
6 ;DWDM高速测试系统(1)[N];通信产业报;2001年
7 昆明 吴建平;一种通用单片机数据采集电路[N];电子报;2001年
8 苏成富;数据压缩技术简介⑤[N];北京电子报;2001年
9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电信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重阳;中国光纤光缆业的30年[N];通信产业报;2008年
10 吴映红;半导体光开关——光网络核心元件[N];中国电子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