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钕三元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摘要】:在室温条件下,以乙酰丙酮作为第一配体、三(4-吗啉代)氧化膦作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元稀土钕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解析;通过热重分析,确定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于两种配体能够通过天线效应有效的向中心离子转移能量,因此化合物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得知,在1057 nm处,化合物具有强烈的钕离子特征荧光发射。
|
|
|
|
1 |
李兰婷;王春艳;刘强;;稀土钕三元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J];广州化工;2019年17期 |
2 |
咸春颖,朱龙观,赵曙辉;配合物[Ln(C_6H_5COO)_2(NO_3)(Bipy)]_2的合成及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年03期 |
3 |
史蕾;方玉琦;詹梦颖;伍绮汶;王灿彬;李翔;尹伟;;羟基咔咯镓(Ⅲ)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
4 |
刘丹萍;王海燕;;配位化合物的制备及应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
5 |
李建宇,张颂培,曾红;稀土配位化合物光转换剂的设计[J];中国塑料;1999年01期 |
6 |
陶文波;胡乃梁;王辉;;基于喹啉衍生物的汞离子选择性荧光传感分子的合成与应用[J];应用化学;2010年06期 |
7 |
贾慧贤;侯瑞斌;夏艳;赵宝华;李东风;;新型对称含咔唑类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年06期 |
8 |
杨华;稀土萃取分离中的配位化合物[J];稀土;2003年06期 |
9 |
袁琳;;Co(HPEO)_2Cl_2的合成与结构特征[J];山东化工;2018年20期 |
10 |
解晓平;郝向红;黄家兴;;Hemetsberger吲哚合成法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4年05期 |
11 |
徐林;脒的合成新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年06期 |
12 |
陈代谟,廖建,张毅立,孙洪涛;合成肟的简易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13 |
缪方明,刘小兰,陈红丽,崔雪琪,王宏根,王如骥,姚心侃;[双-(N-苯基水杨醛亚胺)](二氮杂菲)合钴(Ⅱ)的合成与结构[J];物理化学学报;1995年09期 |
14 |
文海,耐登,赵卫东,赵凤英;9—羟基芴—9—羧酸及其酯的合成[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6年02期 |
15 |
赵方方;贾丹丹;刘纯;曹磊;梁赫;张俊行;王东军;;赖氨酸本质荧光现象初探[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
16 |
刘雷;袁鸣;姚庆智;张峰;;水溶性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在大肠杆菌中成像[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年12期 |
17 |
池琴;钱春苹;;[Cu(4-bpt)(HCOO)(H_2O)]Br·2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21期 |
18 |
唐琼;刘志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19 |
张玉华,胡斌,夏春谷,陈致,殷元骐;双丙炔醇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英文)[J];合成化学;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