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七氟烷对女性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刘树春  刘兴敏  
【摘要】:目的:研究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中青年女性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腰椎、腰椎间盘或下肢骨科手术的女性患者24例随机分成4组(n=6),对照组、0.7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组、1.0MAC组及1.3MA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和达到预定MAC平稳后测定4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及基础代谢率(BRS)。结果:1.0MAC组与对照组及0.7MAC组相比,SBP、MAP明显降低(P0.05),BRS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0.7MAC组、1.0MAC组相比,1.3MAC组的SBP、MAP明显降低(P0.05),BRS明显降低(P0.01)。结论:1.0MAC与1.3MAC七氟烷抑制SBP及MAP,七氟烷引起的心率变化与BRS受抑制有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申雪花;韩伟;王金;麻海春;;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2 郑立东;李仁虎;吴庆玲;;芬太尼静脉注射复合七氟烷经喉罩吸入用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屈双权;张溪英;颜璐璐;;七氟烷吸入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4 胡晓;氧化亚氮对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4期
5 王长谦;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5年06期
6 俞卫锋,杨立群,纪筠,陶勇,缪明永;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张潇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年02期
8 陈治奎,胡申江,郑霞,王国彬,孙坚,夏强,沈岳良;黄芪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02期
9 张燕;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变化及其意义[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8年04期
10 吴国强,吴钰珍,沈霖霖,汤大侃,赵耐青;高血压病人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受损[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1 葛宗成,喻艳林,王伟华;压力反射敏感性与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J];中国急救医学;1999年08期
12 Stefan H.Hohnloser;卢青;;压力感受器功能的研究[J];德国医学;2000年01期
13 张燕!510120广州,张旭明!510120广州,伍卫!510120广州,聂如琼!510120广州,方昶!510120广州,周淑娴!510120广州,陈筱潮!510120广州;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与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3期
14 何奔,张世华,詹黎明,邬亦贤,郑道声;压力反射敏感性与缺血性心律失常关系的实验研究[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15 杨保忠;急性心肌梗塞后压力反射敏感性试验的预后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2年06期
16 邬松林;压力反射敏感性和心脏性猝死[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7年06期
17 Milan A.;Caserta M. A. ;Del Colle S.;奚群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压力反射敏感性与左室形态及舒张功能相关[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年12期
18 魏延津,梁红英,邵明凤,刘兆英;压力反射敏感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病死率的预测价值[J];华夏医学;2003年04期
19 何奔,郑道声,邬亦贤,张世华,王成海,林葆诚;纳络酮可逆转急性心肌梗塞的压力反射钝化[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年02期
20 ;口服哌仑西平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率变异性及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树春;刘兴敏;;七氟烷对女性患者窦房结功能及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跃;吴斌;吴萍;谷志明;姜世忠;鲁力立;刘兴华;;反复体位时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变化[A];中国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安立新;李锦;任秀君;刘韫宁;王保国;;不同穴组电针对七氟烷麻醉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平亮;黄蔚;;七氟烷对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影响[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5 周美艳;张明阳;刘亚君;戴体俊;;鞘内注射和侧脑室注射七氟烷对小鼠抓力的影响[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龚俊松;李立环;姚允泰;方能新;周程辉;李华同;;不同七氟烷缺血处理方式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周美艳;张明阳;刘亚君;戴体俊;;鞘内注射和侧脑室注射七氟烷对小鼠抓力的影响[A];转化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冷其艳;徐慧高;;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A];江苏省第二届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度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头颈肿瘤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9 孙强;俞燕;吴波;;七氟烷和丙泊酚在唇腭裂患儿麻醉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费民毅;沈仲元;;针刺穴位对高血压病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宽;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海莲;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吴灵潝;丙泊酚、七氟烷对重症心瓣膜病心内直视术的心肌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王琛;NF-κB信号通路在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保护机制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1年
5 杨谦梓;Notch信号通路在七氟烷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6 龚俊松;七氟烷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7 袁玉静;联合应用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和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方能新;七氟烷缺血后处理的离体大鼠心肌保护作用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和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相关性的信号转导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李恒;七氟烷后处理激活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补救酶途径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0 张素品;异氟烷/七氟烷预处理及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忠盟;七氟烷后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远期神经学预后及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马金凤;七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单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D];山东大学;2010年
3 成忠平;骶管阻滞对小儿七氟烷最低肺泡清醒浓度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李晓欣;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脏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婧;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抗氧化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胡自惠;七氟烷的工艺和质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朱玲玲;七氟烷不同吸入浓度与时间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远期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8 张俊杰;七氟烷复合乌司他丁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李春莲;七氟烷对不同性别患者非去极化肌松药肌松作用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10 刘琴;自噬在七氟烷预处理对缺氧复氧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延迟性保护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孙铁军 郁正筠 通讯员 崔义中 蒋永俊;港城三新产业同跨百亿大关[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卞辑;收缩期高血压综合征与血压变异性[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武汉协和医院药剂科 韩勇;选降压药应三思[N];健康报;2009年
4 傅黎明;明溪——全力保障“五大战役”用地[N];三明日报;2011年
5 记者 马飞 实习生 张子娟;麻醉药:管制行业渐显增长弹性[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 实习生 杨云琴;网友爆料雅培销售代表“行贿医生”[N];南方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