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L-精氨酸高产菌的选育及基于代谢流量分布的育种机制

许正宏  熊筱晶  窦文芳  陶文沂  
【摘要】:从分析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的精氨酸合成途径入手,提出了一种通过选育脯氨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以提高其精氨酸合成能力的育种思路。采用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出发菌株YD8(His-,SGr1.2 mg/mL,D-Argr15 mg/mL),经含15 mg/mL的脯氨酸结构类似物S-甲基半胱氨酸(S-MC)的抗性筛选获得精氨酸高产突变株YDM403(His-,SGr1.2 mg/mL,D-Argr15 mg/mL,S-MCr15 mg/mL),产酸水平可达29.4 g/L,较出发菌株YD8的产酸高出55.0%。通过代谢流量分布分析了菌株YD8和YDM403代谢网络的变化,结果表明,菌株YD8可能存在顺序反馈抑制作用,出发株YD8解除了Arg对Glu到Arg的反馈抑制,而YDM403又解除了Pro对Glu到Pro的反馈抑制,从而使中间物Glu累积量下降而对-αKG到Glu不再有反馈抑制,其通量提高,与此同时从Glu向Arg的代谢通量也相应增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继扬;丁妍;周珮;;通过耐受前体或结构类似物筛选提高辅酶Q_(10)产量[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2 崔建东;李艳;牟德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7期
3 王平,何英,贺小伟,浦军平;L-缬氨酸菌种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陈碧娥,王丽娜;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陈雪岚;熊勇华;陶文沂;王正祥;许正宏;;野生型与突变型钝齿棒杆菌生物合成精氨酸基因簇arg JBDFR的生物信息学比较[J];食品科学;2007年03期
6 董永胜,张德中,王立言,贾士儒;固态发酵耐高温酒精酵母的选育及生产应用[J];酿酒;2005年05期
7 夏永军;许赣荣;;不产桔霉素红曲菌选育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8 余水静;郭燕华;宋秋华;;微生物选育技术在生物冶金中的应用进展[J];矿业工程;2007年01期
9 唐伟,孙军德,张翠霞;农用抗生素产生菌菌种选育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4年04期
10 叶锋;周玉杰;张建安;张富春;;凝胶多糖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7年S2期
11 王银存;李利军;马英辉;王小娟;卢美欢;;细菌纤维素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1年04期
12 王小娟;卢美欢;王卫卫;王银存;马英辉;李利军;;高产谷胱甘肽菌株选育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1年05期
13 陈代杰;头孢菌素C生物合成酶的研究[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8年06期
14 刘海坤,吴跃飞;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铅(Ⅱ)-精氨酸及铅(Ⅱ)-丝氨酸络合物稳定常数[J];分析测试学报;1991年02期
15 周光邠;;泰洛星的生物合成及发酵[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年10期
16 郦和生,张春元,张伟,郭红卫,樊大勇;生产聚羟基丁酸酯(PHB)的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J];石化技术;1997年04期
17 梁华正;刘富梁;彭玲西;吴志梅;;京尼平苷为底物测定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方法[J];食品科学;2006年04期
18 ;山西研制出一种可调节机体免疫的新型牛奶[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年01期
19 廖湘萍;彭其安;王伟平;吴思方;;产D-核糖菌株的选育研究[J];酿酒;2007年05期
20 杨东元;王亚红;陈开勋;;精氨酸催化超临界甲醇法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J];粮食与油脂;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凯东;Wong C.W.;Nolan J.V.;;早期日粮精氨酸对鸡淋巴器官和免疫力的长期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秀玲;郭长江;耿战辉;杨继军;韦京豫;高兰兴;;精氨酸对肝脏IGF-1分泌的调控作用及其意义[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马现永;林映才;蒋宗勇;郑春田;陈芳;曹庭;王丽;;精氨酸调控肥育猪机体内基因表达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闵定宏;张福庆;李国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L-精氨酸联合作用于大鼠缺血皮瓣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高开国;蒋宗勇;林映才;郑春田;陈芳;;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6 茅惠明;魏玮;熊伍军;陈炳官;;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L-精氨酸和L-瓜氨酸浓度[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高开国;蒋宗勇;林映才;郑春田;陈芳;;母猪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对哺乳仔猪生长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洪强;高华君;赵海洲;;苹果根系精氨酸代谢及其分子生理学研究(摘要)[A];第二届全国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范晋海;贺大林;王明珠;张琳琳;张越;何辉;龙清志;;小分子细胞穿膜肽-精氨酸多肽膀胱肿瘤摄入的体内体外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郭渝成;曾祖荫;雷鸣;张志高;陈敏;张碧霞;吴强;;高血压病患者微血管改变及L精氨酸治疗作用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北极;L-单甲基—精氨酸对减少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徐美娟;钝齿棒杆菌SYPA5-5发酵产L-精氨酸的代谢工程改造[D];江南大学;2012年
3 黄宇彤;酒精浓醪发酵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D];天津科技大学;2002年
4 马秀玲;精氨酸对肝脏IGF-1分泌的调控及其促进免疫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5 刘连碧;柔红霉素高产菌种选育及其生物转化的研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0年
6 牟佳佳;基于L-精氨酸骨架的氨肽酶N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李铁民;cglI基因复合体在钝齿棒杆菌中的功能和行为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高鑫;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在RD细胞诱导分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张莉;壳寡糖、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白永怿;L-精氨酸影响动脉内皮功能的荟萃分析及脑卒中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金;谷氨酰胺和精氨酸联合应用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朱重阳;L-精氨酸激活人肝细胞中内源凝血因子Ⅷ的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3 陶帅;高产L-精氨酸的钝齿棒杆菌在不同供氧条件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蒋明玉;口服精氨酸促进长骨线性生长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杨正行;莫匹罗星的菌种选育与发酵工艺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福岭;海南霉素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赵晶;p16精氨酸甲基化修饰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娟;转运蛋白LysE在钝齿棒杆菌发酵产精氨酸中的作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9 李慧;产氨短杆菌Corynebacterium ammoniagenes转化乳清酸(OA)生成尿苷酸(UMP)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朋;盐霉素菌种选育和补油发酵工艺的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安定;补充精氨酸 消除性疲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2 高新;废弃蛋白提取精氨酸带来高效益[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麦国荣;精氨酸的临床新用途[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成银霞;外周镇痛药作用新机制:激活精氨酸/NO/cGMP/蛋白激酶G/ATP敏感性钾通道 Analgesics:Stimrlators of the NO-cGMP-PKG-K+ ATP Channel[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 黄永昌;氨基酸与人体健康[N];保健时报;2003年
6 宫靖;“限价令”实施 上市药企不敢怠慢忙表态[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韩万宁;S哈药今年日子不好过[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龚次元;我省选育十个珍稀菌新品种[N];湖南日报;2006年
9 周虹;明明白白吃干果[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10 欣华;香港专家称摄取足量营养可增加癌症治疗效果[N];医药经济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