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地形影响局地突发性暴雨的中尺度天气分析与数值试验
【摘要】:基于FY-2E TBB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WRF v3. 9. 1. 1模式对2015年5月27日贵州省雷山县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天气学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低空西南急流、切变线与地面辐合线是本次山地突发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2)TBB低值区与突发性暴雨落区有明显的对应关系,TBB值的减小对应着降水的增强,反之对应降水的减弱。(3)ERA5再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对于突发性暴雨的模拟效果优于FNL分析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4)地形通过改变山地动力、水汽等物理量场从而影响暴雨的落区和强度。地形的抬升作用造成水汽与不稳定能量在迎风坡堆积,使层结不稳定性增强,在强烈的上升运动作用下触发对流不稳定发展。(5)雷公山地形对于降水有显著的增幅作用,山脉高度升高后,雨带扩大,雨量增加;反之雨带西移,雨量减小。
|
|
|
|
1 |
张涛;蓝渝;毛冬艳;郑永光;唐文苑;曹莉;张小玲;谌芸;方翀;周晓霞;赵素蓉;刘鑫华;田付友;;国家级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进展Ⅰ:对流天气环境场分析业务技术规范的改进与产品集成系统支撑技术[J];气象;2013年07期 |
2 |
高坤,翟国庆,俞樟孝,屠彩虹;华东中尺度地形对浙北暴雨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1994年02期 |
3 |
赵玉春;许小峰;崔春光;;中尺度地形对梅雨锋暴雨影响的个例研究[J];高原气象;2012年05期 |
4 |
梁军;李英;张胜军;张彩凤;刘晓初;;辽东半岛热带气旋暴雨的中尺度结构及复杂地形的影响[J];高原气象;2014年04期 |
5 |
;关于开展中尺度天气分析的初步设想[J];陕西气象;1980年02期 |
6 |
臧增亮,张铭,沈洪卫,姚好海;江淮地区中尺度地形对一次梅雨锋暴雨的敏感性试验[J];气象科学;2004年01期 |
7 |
李博;刘黎平;赵思雄;黄翠银;;局地低矮地形对华南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J];高原气象;2013年06期 |
8 |
崔春光,闵爱荣,胡伯威;中尺度地形对“98.7”鄂东特大暴雨的动力作用[J];气象学报;2002年05期 |
9 |
程麟生,郭英华;初始条件和大地形对西南涡演变的中尺度模拟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10 |
孙田文,杜继稳,张弘,张社岐;突发性暴雨中尺度分离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04年02期 |
11 |
袁重光,曾庆存;正压地形扰动的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1987年01期 |
12 |
;应用“气象要素势”试作高原地面天气分析[J];气象科技资料;1976年03期 |
13 |
张治坤,桑建国;不均匀地表产生的中尺度通量的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2000年05期 |
14 |
郑佳锋;刘艳霞;;“天气分析预报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01期 |
15 |
卢晶晶;徐迪峰;;地形对中小尺度低涡活动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J];暴雨灾害;2011年01期 |
16 |
冯强,叶汝杰,王昂生,陶诗言,许焕斌,高守亭;中尺度地形对暴雨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4年04期 |
17 |
齐凤儒;李世伟;;8615号台风造成吉林省区域性大到暴雨的天气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1987年10期 |
18 |
奚玉英;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地形对水文气候的影响[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
19 |
孔弃琐;“区域天气分析自动化系统”通过鉴定[J];气象;198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