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2009年铜仁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及成因诊断分析

杨群  晏理华  周长志  牛广山  
【摘要】:利用1961-2009年铜仁地区10个县站逐日降水量资料、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 2.5°×2.5°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了2009年7月10日~9月9日高温干旱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强、偏西和南亚高压中心偏西、东伸偏强,是这次铜仁地区高温干旱发生的主要原因。(2)副热带高压在30°N附近维持,冷空气活动偏北,导致铜仁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3)南海夏季风偏强,水汽输送偏弱,南北风辐合偏北偏西,导致了铜仁地区夏季降水偏少。(4)在干旱发生期间,铜仁地区异常的下沉运动引起局地气温上升,降水较少。(5)OLR场在孟加拉湾、南海南部、东海及日本海一带夏季水汽输送区以及贵州周围、青藏高原东部、湖南及江西一带表现为明显的正距平控制,对流活动偏弱。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建平;;丽水2003年持续干旱成因分析[J];浙江气象;2006年03期
2 王智;;上海2009年“倒黄梅”天气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2期
3 王东勇;张娇;朱红芳;郑媛媛;;淮河洪涝年7月上旬环流特征与近10年平均环流特征差异分析[J];气象;2008年08期
4 杨群;晏理华;周长志;牛广山;;2009年铜仁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及成因诊断分析[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5 侯明全,方建刚,白爱娟;1997年夏季高温干旱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其环流演变特征分析[J];陕西气象;1999年01期
6 朱艳峰,翟盘茂,张秀芝;2003年东亚夏季风活动的特点[J];科技导报;2004年07期
7 林明丽;廖忠辉;刘炼烨;陈珊;胡燕;刘灏;;2007年湘潭夏季高温干旱成因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8年03期
8 杨翠芝;;包头地区2008年7月30—31日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9年03期
9 陈向东;;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广西气象;2006年S1期
10 吴明辉;田海;陈关清;;T213(639)模式对一次稳定层结下暴雨过程预报能力的检验[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11 张超美,文绮新,尹洁,张传江,刘文英;江西盛夏高温干旱的气候分析及预测研究[J];江西气象科技;2003年04期
12 魏凤英;张婷;;东北地区干旱强度频率分布特征及其环流背景[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3期
13 周治黔;乔琪;吕海;倪雷;;2008-07-21贵州暴雨过程成因分析[J];贵州气象;2008年05期
14 葛朝霞,曹丽青;2003年夏季江淮特大暴雨成因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5 徐娟;周春雨;毛则剑;郭蕙蕙;;卡努台风登陆后路径及维持机制分析[J];浙江气象;2008年03期
16 江虹;黄敬玉;宋玉明;;一次罕见的秋季暴雨天气成因分析[J];吉林气象;2008年03期
17 王龙;周伟灿;倪东鸿;彭丽霞;丘文先;;2008年台风“凤凰”的移动过程及对江苏降水的影响[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年04期
18 赵思雄;傅慎明;;2004年9月川渝大暴雨期间西南低涡结构及其环境场的分析[J];大气科学;2007年06期
19 杨晓霞;王建国;杨学斌;孙军;杨成芳;盛春岩;;2007年7月18—19日山东省大暴雨天气分析[J];气象;2008年04期
20 蔡平;郭桥;焦学志;王晓伟;;怀化一次暴雨过程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勇;张娇;朱红芳;郑媛媛;;2007年等淮河洪涝年7月上旬环流特征与多年平均环流特征差异分析[A];第四届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新玉;王传根;刘思勇;;九江市2003年夏季高温干旱成因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于怀征;李峰;;一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动力学分析[A];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乔春贵;;2006年河南省大暴雨过程中的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李改琴;钟天华;许庆娥;郝童伟;;中尺度冷涡切变暴雨综合诊断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张彩云;何春雨;;2009年6月鄂尔多斯市高温干旱天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杨柏梅;;2005年两个登陆闽中的台风对宁波市影响的对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王川;梁生俊;姚静;彭艳;;近54年陕西两次强连阴雪过程对比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付桂琴;;“03·10”河北省大暴雨成因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周建平;;丽水2003年7月持续高温干旱成因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主;西南地区水汽输送特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沙;副热带高压中心云和降水及热带和副热带穿透性对流活动分布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何溪澄;ENSO事件对东亚冬季风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刘海文;华北汛期降水的多尺度变化及其大尺度降水条件的演变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陈艳;东南亚夏季风的爆发与演变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6 周晓霞;亚洲夏季风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张利平;华北地区陆气水循环时空演化规律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颜京辉;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和推进过程及副热带高压形态的变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9 吕军;淮北雨季的确定及其气候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0 杨建玲;热带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主模态对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伟;拉格朗日气块追踪分析法在水汽输送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刘海红;新疆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变化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3 田红;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4 黄荣成;近海台风强度突然减弱的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马建勇;东北地区高温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的情景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华克亮;一次华北秋季暴雨的斜压过程分析及诊断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7 夏芸;夏季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与低频振荡的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周毅;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异常规律及成因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9 周长艳;亚澳季风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10 邹燕;福建省前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祥;发展经济绝不能牺牲环境[N];贵州日报;2006年
2 陈玉祥;铜仁地区地税局联姻农行[N];贵州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成嘉廷;铜仁地区全力构筑“防火墙”[N];贵州日报;2008年
4 成嘉廷;铜仁地区力保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N];贵州日报;2008年
5 刘世江 本报记者 陈玉祥;铜仁地区两级法院执行积案清理工作获好评[N];贵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陈玉祥;铜仁地区1季度发电量同比增26.2%[N];贵州日报;2010年
7 韩闽 陈玉祥;铜仁地区交警支队严管春运[N];贵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陈玉祥;“穷山区”何以成为“聚宝盆”?[N];贵州日报;2006年
9 曾楚禹 成嘉廷;铜仁地区秋冬农业生产从4个方面着力[N];贵州日报;2006年
10 冉琴成嘉廷;铜仁地区35.4万农村贫困群众享受低保[N];贵州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