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与《温热论》中察舌辨证内容浅析
【摘要】:正察舌辨证的内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由于条件所限制,其内容不很完善,仅舌质的论述稍多,如"舌干"、"舌痿"、"舌本强",而对舌苔的论述很少。《伤寒杂病论》虽然继承了《黄帝内经》中关于察舌辨证的辨证方法,但就其内容而言,仍然很不完备。《伤寒论》全书10卷,直接论述舌诊的内容仅有6条;《金匮要略》一书22篇,只有3条直接论舌苔,1条
|
|
|
|
1 |
王恒照;《伤寒杂病论》中所示之误用火攻致害论[J];中国针灸;1995年S2期 |
2 |
吕翠霞;《伤寒杂病论》自愈探微[J];河南中医;2004年09期 |
3 |
李利,贾淑红,李健,张新渝;《温热论》学术特点初探[J];河南中医;2005年06期 |
4 |
任添华,张淑文,李伟;《伤寒杂病论》著述的时代背景[J];内蒙古中医药;2002年05期 |
5 |
张玉帆,董康;《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新解[J];光明中医;2003年06期 |
6 |
金贤姬;;中韩两国对药膳原料监管和运用的比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年03期 |
7 |
张勇;《伤寒论》中“汗出不彻”的临床深义[J];河南中医;1995年04期 |
8 |
柯雪帆;《伤寒杂病论》成书补考[J];中医研究;1995年06期 |
9 |
周亦农,孙玉冰;浅析《伤寒杂病论》中的预防思想[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5期 |
10 |
包凤
,李庆洁;《伤寒杂病论》护理九法述要[J];国医论坛;2003年03期 |
11 |
朱文浩,吕雪梅;《伤寒杂病论》之芍药考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2 |
李如辉;;赵献可肾命理论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年08期 |
13 |
贾太谊;姜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J];河南中医;1998年02期 |
14 |
郭君双,田思胜,杨金萍;《伤寒杂病论》古今谈(电视片解说词)[J];中医文献杂志;2002年03期 |
15 |
郭治安;《温热论》论治绛舌浅探[J];吉林中医药;1994年02期 |
16 |
贾杨,刘燕溥;《伤寒杂病论》渴症十辨[J];中医研究;1995年04期 |
17 |
黄志杰;浅谈《伤寒杂病论》不得眠证治[J];湖北中医杂志;1999年S1期 |
18 |
范开珍;《伤寒杂病论》叠音词例说[J];四川中医;2005年05期 |
19 |
房显辉;《伤寒杂病论》对肿瘤治疗的指导作用[J];国医论坛;2003年05期 |
20 |
王付,罗国新;研究《伤寒杂病论》与辨治疑难杂病[J];河南中医;2003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