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非生物胁迫下植物体内活性氧和丙酮醛代谢的研究进展

赵晶晶  詹万龙  周浓  
【摘要】:活性氧(ROS)和丙酮醛(MG)是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低剂量的ROS或MG参与信号交流、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应答等过程,而过量的ROS或MG具有高反应性和细胞毒性,会导致植物处于氧化胁迫或MG胁迫状态。为了维持植株体内ROS和MG的动态平衡,植物自身进化出了一系列的ROS和MG产生及清除机制。文章归纳总结了植物体内ROS和MG的合成代谢过程、分解代谢过程以及两者合成和分解代谢间的关系,阐明了不同非生物胁迫(干旱、温度、盐、碱、盐碱和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ROS和MG代谢间的调节情况。提出今后应加强植物体内MG的信号作用、乙二醛酶系统响应非生物胁迫的机理以及乙二醛酶系统耐逆基因工程开发的深入研究,以期为非生物胁迫下植物体内ROS和MG代谢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1条
1 涂国章;张显强;丛伟;李义;;有毒植物山靛在非生物胁迫下表型及生理指标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22年10期
2 韩键;白云赫;朱旭东;郑婷;张克坤;王晨;房经贵;;植物谷胱甘肽应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J];分子植物育种;2020年05期
3 李格;孟小庆;蔡敬;董婷婷;李宗芸;朱明库;;活性氧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功能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8年06期
4 付晨熙;肖自华;高飞;周宜君;;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年12期
5 肖畅;彭婷;;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20年02期
6 马杰;刘翠芳;李灵之;向建华;陈信波;;非生物胁迫下植物脱水素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2年01期
7 于新海;李濛;周红昕;;植物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6年09期
8 刘铃;武小龙;诸葛强;;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信号传导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8年02期
9 李芳;滕建晒;陈宣钦;;14-3-3蛋白参与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J];植物科学学报;2018年03期
10 曹绍玉;王艳芳;苏婉玉;张琳;张应华;许俊强;;类钙调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中的功能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8年10期
11 高武军;李书粉;常生辉;李锁平;;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的内源性保护物质及其作用机制[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周玉萍;王小兰;程惠贞;姚焱;柯德森;田长恩;;IQM1介导生长素、光和非生物胁迫的反应[A];2007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孙镇菲;王国英;;玉米基因ZmCIPK16及其互作蛋白ZmCBL3的功能分析[A];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暨第三届上海市植物生理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燕丽;刘文萍;卢淑雯;刘建新;;转录因子CBF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佩度;王秀娥;王苏玲;周波;张守忠;冯祎高;亓增军;庄丽芳;刘大钧;;利用染色体工程创造携有外源有用基因的新种质[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储昭庆;;抗逆植物多重抗逆基因资源的单细胞筛选[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分会场: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C];2013年
6 胡文全;谢万钦;张蕊;张映熠;李翠凤;;外源茉莉酸和真菌激发子诱导白菜CaMBP10的表达[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韩佳慧;刘盈盈;江世杰;陈云;耿秀秀;平淑珍;王劲;;非生物胁迫下戈壁异常球菌LEA3蛋白Dgl3抗逆功能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2019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9年
8 庄卉卉;尉亚辉;;黄花棘豆逆境转录组建立及分析[A];陕西省毒理学会201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胡文全;马敏;谢万钦;张映熠;张蕊;金犁天;李翠凤;;CaMBP10的体内功能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李敏;蒋昌华;胡永红;张浩;王尧峰;明凤;;月季小分子热激蛋白Rchsp17.8基因转化烟草的多种非生物胁迫耐性研究[A];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暨第三届上海市植物生理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1 李妮亚;陈少良;王瑞刚;朱慧娟;张云霞;孙健;;盐胁迫对两种红树幼苗活性氧调控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2 林群婷;李辉;张静;梁卫红;;水稻ROP基因OsRac5的表达特征[A];2013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Imran Muhammad;转录因子BeMYB140和BeMYB680的克隆及特性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2 叶甜甜;狗牙根应答干旱、盐和水淹胁迫机制的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15年
3 侯亚莉;柿9-脂氧合酶基因在植物衰老和抗逆反应中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建成;花生ERF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5 贺琳;拟南芥ANAC069基因负调控非生物胁迫反应的分子机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6 孟超敏;陆地棉逆境胁迫相关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余刚;四翅滨藜抗逆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其通道蛋白功能解析[D];吉林大学;2016年
8 金奇江;血红素加氧酶1介导氢气和抗坏血酸增强紫花苜蓿非生物胁迫耐性的分子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9 庄卉卉;黄花棘豆响应非生物胁迫转录组分析及干旱胁迫信号通路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10 周冬梅;植物—微生物互作提高植物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能力的机理研究及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11 李攀;拟南芥和玉米糖基转移酶基因参与非生物胁迫耐性的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12 李睿;BGLU28和BGLU30的活性鉴定及其介导硫代谢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21年
13 王会娟;南极苔藓类黄酮合成2-酮戊二酸依赖型双加氧酶的生物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22年
14 代梦迪;稻镰状瓶霉Falciphora oryzae抵御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21年
15 HAMAMA ISLAM BUTT;新型棉花R2R3转录因子GaMYB62L和GaMYB85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16 韩晓敏;中间锦鸡儿3个非生物胁迫相关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17 国会艳;白桦BplMYB46基因调控抗旱耐盐和次生壁形成的分子机理[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18 高帅;苔类植物多酚及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19 高琼;赤霉素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20 于秀敏;柠条锦鸡儿LEA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与功能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戴亚青;苹果B-boxl(MdBBXl)蛋白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2 刘萍;Zm-HINT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赵丽楠;对两种玉米MYB转录因子耐非生物胁迫功能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姗姗;番茄SlGAMYBL2基因克隆及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分析[D];广西大学;2018年
5 王晓静;DREB2E参与拟南芥对于多种非生物胁迫的适应[D];河南大学;2012年
6 王彦镔;非生物胁迫调控植物花青素合成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22年
7 张维静;过量和诱导表达APX基因对毛白杨抗逆能力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崔静;非生物胁迫耦合化学诱导促进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和GABA积累及其机制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0年
9 孙鹏;拟南芥黄烷酮-3-羟化酶调控非生物胁迫抗性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10 王琳;珠眉海棠水通道蛋白启动子及褪黑素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11 刘小利;耐辐射异常球菌亲水蛋白Dlp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12 张创娟;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及其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2年
13 冯师婷;盐胁迫调控类黄酮合成及花青素调控气孔运动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20年
14 张翰风;油菜与拟南芥中钙相关蛋白激酶基因调控非生物逆境响应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5 陈雷;玉米磷脂酶D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16 胡晓炜;白沙蒿转录组测序、分析及内参基因的鉴定和筛选[D];兰州大学;2016年
17 白万鹏;旱生植物霸王叶片气孔和角质层蜡质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D];兰州大学;2020年
18 吴思阳;非生物因素对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能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7年
19 崔国鹏;γ-氨基丁酸对植物细胞DNA甲基化的动态调节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20 杨晓月;二穗短柄草BdASR基因家族的克隆、表达分析和遗传转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