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刘中华  林志坚  李华伟  许泳清  李国良  邱永祥  邱思鑫  汤浩  
【摘要】:【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类型甘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传播途径分析、分类鉴定、有效利用及杂交亲本选择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利用其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通过DPS 7.05计算不同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并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以筛选获得的20条ISSR引物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23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0条,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9.14%,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1.60条条带。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5份野生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4637,124份甘薯栽培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805。野生种与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688、0.4618和0.4643;而在124份栽培种中,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0.2024),引进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1673),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可将野生种与栽培种完全区分开;5份野生种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又被划分为4个类别;124份栽培种在遗传距离为0.2000时可划分为6个类别,其中,新种花、福菜薯18号和黄皮9号3个品种各自单独组成一个类群(第Ⅰ、Ⅱ和Ⅴ类),金山57、豫薯8号和瑞薯1号组成第Ⅲ类;第Ⅳ类包含93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第Ⅵ类由25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结论】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地的甘薯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以野生种与栽培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而栽培种间又以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间差异较大,即地方品种资源在我国甘薯育种亲本选择利用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ISSR分子标记是一种适用于甘薯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理想分子标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张永亮;骆秀梅;刘鹏;刘杨;;22份虉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草地学报;2017年02期
2 张凤银;戴希刚;潘磊;;藜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子标记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3 谢琳;王健;张玄兵;沈雁;;薄荷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8期
4 宋吉轩;雷尊国;丁海兵;李云;;贵州甘薯地方种质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种子;2011年03期
5 刘义梅;朱毅;熊永兴;易休;陈科力;;基于ISSR标记的白花前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4年08期
6 程春明,石云素,宋燕春,黎裕,王天宇;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分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年02期
7 张忠廉;李学兰;张丽霞;宋美芳;唐德英;;叶下珠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中草药;2012年01期
8 李强;刘庆昌;翟红;马代夫;王欣;李雪琴;王玉萍;;中国甘薯主要亲本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作物学报;2008年06期
9 罗文彬;蔡南通;邱永祥;吴秋云;许泳清;;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10 季志仙;王美兴;范宏环;吴列洪;朱金庆;;基于ISSR指纹的甘薯食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核农学报;2014年07期
11 文苗苗;李桂双;张龙进;郑鹏;白成科;;黄芩种质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及评价[J];植物研究;2012年01期
12 李红;李波;赵洪波;杨蔚然;杨曌;;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J];草地学报;2012年01期
13 王有菊;姜静;金顺玉;李慧玉;;北五味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林业科技;2007年02期
14 宋薇;于涛;景文;田爽;田青松;韩冰;;12个雀麦种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J];生物技术;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清茂;崔光红;黄璐琦;张美;周先建;;栽培与野生何首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A];中药饮片质量分析与中药鉴别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颖桢;陈菁瑛;苏海兰;赵云青;;金线莲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A];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范彦;李芳;张新全;马啸;;扁穗牛鞭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丽雅;赵鹂;白岩;胡润淮;斯金平;;不同种源益母草ISSR分析[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罗光明;陈岩;李霞;刘红宁;杨光义;;枳壳道地产区主流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A];全国第二届中药资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文霞;何仪;何觉民;莫俊杰;陆建农;刘召亮;周鸿凯;;高效能源植物-绿玉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曾兵;张新全;兰英;;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研究[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宁静;李健权;董丽娟;杨阳;张曙光;谭正初;王润龙;彭继光;黄建安;;珍稀地方种质资源“黄金茶”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祥旭;何华勤;陈冬梅;何海斌;梁义元;林文雄;;ISSR标记对大麦化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10 陶正明;冷春鸿;吴志刚;李林;;传统产区温郁金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OLLINS OTIENO OGUTU;卡尼弗拉咖啡全基因组SSR评估以及基于SSR和ISSR分子标记的咖啡物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9年
2 王晓明;灰毡毛忍冬新品种ISSR分子标记及组织培养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3 杨旻;基于ISSR和SRAP的半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姚明哲;利用ISSR和EST-SSR标记研究中国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杜金昆;小麦ISSR标记遗传差异及赤霉素代谢调控与杂种优势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王小刚;湖北麦冬种植优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马啸;老芒麦野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8 甘霖;马铃薯杂交种ISSR鉴定与高产优质株系选育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9 王瑜;紫花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ISSR、SRAP以及AFLP分子标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10 刘本英;EST-SSR和ISSR分子标记在云南茶树资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晓娟;蔺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解剖构造与力学特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2 詹羽姣;基于分子技术伊贝母及同属新疆贝母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文苗苗;黄芩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宋吉轩;贵州甘薯种质资源鉴定与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5 董博文;山茱萸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表型与ISSR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6 闫可;桦褐孔菌菌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延边大学;2012年
7 覃艳;广西地不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RAPD的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雪凤;内蒙古地区栽培及野生蒙古黄芪的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9 汉素珍;花椒种质资源ISSR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陶爱芬;红麻优异种质综合评价及其ISSR分子标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晓飞 通讯员 张玉春;互利村村民种植小甘薯尝到大甜头[N];通辽日报;2019年
2 贾登三;怎样选好甘薯种苗[N];农业科技报;2018年
3 衡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王彦荣 高晶 常冬梅 刘亮;甘薯田积水后加强管[N];河北科技报;2018年
4 记者 耿倩;8.5万亩甘薯增加社会效益1.17亿元[N];科学导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 李国龙;甘薯老人的“甘心”[N];农民日报;2016年
6 张芳;甘薯扦插后主要技术3要点[N];河北农民报;2016年
7 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 肖利贞 汝阳县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 王裕欣;甘薯麦垄巧套种 早栽早收效益高[N];河南科技报;2015年
8 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 肖利贞 汝阳县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 王裕欣;甘薯栽插有讲究[N];河南科技报;2015年
9 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 肖利贞 汝阳县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 王裕欣;甘薯要高产 施肥很关键[N];河南科技报;2015年
10 严梦来;甘薯施肥产量高[N];陕西科技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